[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1044.7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5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平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1R27/00;H01R31/0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7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用于电池充电及电流输出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采用电池作为电源的产品日渐增多,常用的如收音机、手机等。还有一些随身使用的个人保健、护理康复产品,一般采用交流市电通过电源适配器供电,有些也可以采用电池供电,但是,这些产品在采用电池作为能源时,由于电池的电量一般较小,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充电,使用中有较多不便。而采用充电电池的,常常需要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也有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便携,可用于各种采用电池作为能源的用电器具,主要适用于随身个人保健护理康复器具供电,具有供电、充电、定时等功能,且便于连接使用的电源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输入接口、充电电路、输出接口、外壳,还有可控输出开关和输出定时器,输入接口连接到充电电路及可控输出开关,定时器控制可控输出开关的通断,可控输出开关和输出接口连接。
输出接口的线路中串联有手动输出开关。
输入接口到充电电路的线路中串联有手动充电开关。
输入接口到充电电路的线路中串联有充电定时开关,充电定时开关受充电定时器控制。
电源连接器的外壳上有固定件。
输入接口用于连接交流市电的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可以采用任何的插座或插头形成,如USB公头或母头、圆形的电源插座或插头等。充电电路用于给电池充电,其上有连接电池的触点或接插件,便于电池的安装和拆卸,电池也可直接是焊接在充电电路上的,充电电路采用常规的充电电路,可以是恒流充电,恒压充电,或恒压恒流分段充电等方式的充电电路,最好是充满自停的充电电路,如果是可装卸的电池方式,充电电路中也可加入正负极自动识别翻转电路。输出接口用于对外输出电能,构成与输入接口一样,最好采用和输入接口不同的插头插座,以便于区别;当采用同类型型号的插头插座时,如输入接口为插座,则输出接口就为插头,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是,当不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中间连接时,电源适配器可以直接和用电器具连接。输出开关用于输出控制,受输出定时器的控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可控开关,如继电器、可控硅、半导体器件等,也可以是定时器中的一个部分或部件。输出开关可以是一组两路触点,对电源的正负两极电路同时进行控制,也可以是只有一个触点,只需控制电源的一极,另一极直接到输出接口,但是其控制输出的实质是一样的。输出定时器一般用于设定输出电能的时间,也可以设定何时开始输出电能等定时功能,可以采用常规的定时电路,也可以采用机械式的定时器,当采用电子式定时电路时,其电源来自输入接口或者是电池,当定时电路不包含输出开关时,定时电路的输出连接到单独的输出开关,控制输出开关的通断,定时电路如果本身包含有可作为输出开关的元件,则无需单独的输出开关,直接可以利用定时电路本身的开关元件作为输出开关。一般机械式定时器都有电路触点,可直接利用其触点作为输出开关。
输出接口的线路中串联有手动输出开关,可以用于启动对外输出供电,或在仅需要对电池充电时,关闭输出。手动输出开关可以连接在可控输出开关之前的线路中,也可以连接在可控输出开关到输出接口之间,其实质作用效果等效。
输入接口到充电电路的线路中串联有充电开关,用于控制是否充电,及是否使用电池对外输出,可以连接在输入接口到充电电路的线路中,也可以连接在充电电路到电池之间,其实质效果一样。
手动输出开关和手动充电开关,用于根据需要,在对外输出或充电时进行切换。
输入接口到充电电路的线路中串联充电定时器和充电定时开关,与输出相似,是对充电时间进行控制,可以防止电池的过充电,其构成及要求与输出一样。
外壳用于装配电路及收纳安装电池,外壳上的固定件用于在使用时固定本实用新型在身体的适当部位,如衣领、肩部、胸口、下摆或者口袋中等部位,固定件可以采用夹子、别针、尼龙搭扣、带子、磁铁、粘胶等,只要便于在衣服和身体上能起到固定作用的均可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平,未经朱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1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