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料垂直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0788.7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8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平;汤井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国平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料垂直输送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散料卸船的垂直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螺旋卸船机是当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港口码头装卸散料的卸船设备,其中垂直螺旋输送管道是整个设备的关键。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内外制造厂家和卸船机用户,为改进垂直螺旋输送管道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始终无法解决垂直螺旋输送管道故障频发的问题。
垂直螺旋输送管道是通过动力驱动管道内的螺旋叶片轴进行高速旋转,使物料垂直提升输送至目的地。而高速旋转的螺旋叶片轴会使管轴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整台设备再离心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可怕的振动,进而造成设备部件的磨损,最终形成故障。因此设备的制造难度以及制造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精度要求也相对较高。
而且,由于垂直螺旋输送管道是高速旋转的部件,越长的管道,其对设备的振动越大,因此单根螺旋的长度受到很大的限制,现今,国外最长的为22米,国内最长14米,这些限制严重影响到卸船机向中型化和大型化发展。
为了减小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给设备带来的振动,以实现大长度的垂直螺旋输送管道,国内外均以同轴接长管道和螺旋叶片轴的方式,而同轴接长的螺旋叶片轴需在连接处加装一个“中间支承”对垂直螺旋输送管道内的螺旋叶片轴进行加固,以防止高速运转时的离心串动。国外通常采用“抱箍式合金支承”,即采用三篇合金轴瓦对螺旋叶片轴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但是这种结构在使用中是禁止空转的,而且制作材料和生产工艺要求极高,国内甚至无企业可生产这种部件。而国内则采用自补偿式合金支承,即使用三条合金轴三个方向向内抵推旋支承住转叶片轴,使旋转叶片轴在抵推支承的作用下转动,但是这种方式对合金轴的支承点的磨损严重,中心调节难度较大,维护工作量大,使用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料垂直输送装置。它可以在低振动的情况下实现对散料进行长距离的高效垂直输送,而且制造难度和精度要求都相对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散料垂直输送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支承臂,支承臂上交错固定有多个非同轴的垂直螺旋输送管道,垂直螺旋输送管道上设有独立的驱动,各个垂直螺旋输送管道首尾相接。利用支承臂平衡各节垂直螺旋输送管道内的螺旋叶片轴高速转动所产生的振动,实现散料的长距离垂直输送。多节垂直螺旋输送管道设在支承臂的方式,可将离心力分解到支承臂上并进行互相消除。尤其是以支承臂两侧分布垂直螺旋输送管道,将设备重心控制在支承臂中心轴上的情况,各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离心力将在支承臂上受到很大程度的消除。
前述的散料垂直输送装置中,所述支承臂上设有倾斜的转送管道,转送管道较低端与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入口相连,转送管道的较高端与另一个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出口相连。在散料自重及垂直螺旋输送管道中螺旋叶片轴产生的推力的作用下,散料顺着转送管道滑入后一节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入口。
前述的散料垂直输送装置中,所述转送管道的倾斜角度为30°~45°。该角度的设置可使散料的转送最为顺畅,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每条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负荷。
前述的散料垂直输送装置中,所述支承臂与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连接组件上设有橡胶垫片。
前述的散料垂直输送装置中,所述垂直螺旋输送管道的顶端,与出口的对应处,设有防堵防爆口,防堵防爆口上蒙有橡胶挡片。在管道内散料遇堵后,压力累计到一定程度后自动释放压力,防止垂直螺旋输送管道损坏。
前述的散料垂直输送装置中,所述橡胶挡片上设有裂纹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节独立驱动的垂直螺旋输送管道非同轴地设在支承臂上,而不是单纯地采用加长管道和螺旋叶片轴,因此无需使用至今国内外卸船机行业最困难的部件螺旋连接“中间支承”,因此制造成本及加工难度都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在实现长距离垂直输送时,可以相对缩短单根螺旋输送管道的长度以将单根螺旋输送管道控制在机械性能的最佳状态,从而降低螺旋离心力的摆动以减少设备的振动,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单根螺旋的长度缩短后还可以通过提高螺旋的旋转速度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承臂与各节垂直螺旋输送管道非同轴安装可以使支承臂承受并消除各节非同轴的垂直螺旋输送管道上的离心力,而且支承臂内设置转送通道,使得只要支承臂强度足够大,就可以实现无限多的垂直螺旋输送管道进行连接使用,解决了垂直螺旋输送管道长度限制的世界难题。另外,每个垂直螺旋输送管道都有单独的驱动,因此整个设备相比于常规设备(如22米长的单节垂直螺旋输送管道)对驱动的负载要求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国平,未经卢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0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