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溢流管路防虹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807.9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韩飞;赵彩霞;徐法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6 | 分类号: | F04B39/1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蔡绍强 |
地址: | 255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泵 压气 分离器 溢流 管路 虹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的部件,具体涉及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溢流管路防虹吸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水环真空泵组配套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以下简称分离器)溢流管路有两种形式:
其一是如附图3所示,分离器的溢流管倒U型管设计,器内接管5可以起到密封气体的作用,防止气体从溢流管7处溢出。
其不足之处是,由于虹吸作用,分离器内液位到达低液位线时就开始溢流,多余的工作液不断溢出,无法满足水环真空泵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液位。
其二是如附图4所示,分离器内不设置接管,当分离器内液面上升至高液位线时开始溢流,虽可以保证分离器内工作液的正常液位。
其不足之处是,在气液分离器内,经气液分离后的液体受气流冲击,液面并不是保持静态,而是会有一些波动,一旦液面略低于高液位线时,则会造成气体从溢流管7处溢出,无法满足设计中密封气体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改进分离器溢流管的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发明目的:
设计一种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溢流管路防虹吸装置,包括分离器溢流管路,其特征是在器内接管5,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6和溢流管7组成的分离器溢流管路中设置防虹吸管8,所述的防虹吸管8与分离器溢流管路组合构成防虹吸装置。
上述的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溢流管路防虹吸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防虹吸管8一端密封连接在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6上,另一端设置为敞口;
所述的防虹吸管8内腔与顶部接管6内腔贯通。
上述的水环真空泵常压气液分离器溢流管路防虹吸装置,其特征是防虹吸管8敞口端设置开口朝下的保护弯头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计思路和结构创新,设置的防虹吸管8一端设置为敞口,与大气相通,在高点形成气柱,隔断水流。
2.防虹吸管8开口端设置保护弯头9,开口朝下,保护防虹吸接管,防止异物进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溢流管路结构的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溢流管路结构的另一种形式示意图。
图1中,1是气液混合入口;2是气液分离器;3是气体部分;4是工作液部分;5是器内接管;6是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7是溢流管;8是本实用新型新增的防虹吸管;9是本实用新型新增的开口朝下的保护弯头。
图2中,2是气液分离器;3是气体部分;4是工作液部分;5是器内接管;6是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7是溢流管;8是本实用新型新增的防虹吸管;9是本实用新型新增的开口朝下的保护弯头;10是高水位线;11低水位线。
图3中,1是气液混合入口;2是气液分离器;3是气体部分;5是器内接管;6是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7是溢流管;11低水位线。
图4中,1是气液混合入口;2是气液分离器;3是气体部分;4是工作液部分;6是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7是溢流管;10是高水位线。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图1的结构安装,除防虹吸管8和开口朝下的保护弯头9以外,其余均为现有技术的溢流管路。
防虹吸管8和开口朝下的保护弯头9的材质型号,可视现场需要从现有技术商品中选择。
防虹吸管8与倒U型管的顶部接管的密封连接方式,可以是三通——丝扣、焊接或法兰连接。
开口朝下的保护弯头9与防虹吸管8开口端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丝扣、焊接或法兰连接。
经实践试用,效果满意达到预期的发明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未经淄博真空设备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