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215.7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乐美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美益 |
主分类号: | A47J37/12 | 分类号: | A47J37/12;A47J37/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炸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煎炸锅,尤其涉及一种免油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使用的油炸锅在煎炸食物时,需要倒入大量的油,待油温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食物完全浸入热油中进行煎炸。使煎炸的食物吸入过多的油脂;加之油经过反复的高温加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其次油经过几次煎炸后不能再使用需倒掉,造成油的浪费;再者油温的不好掌控使得在煎炸过程中必须打开盖子随时观察食物的煎炸程度,导致煎炸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烟;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急需一款能保证煎炸食品口感香酥、油脂含量低且健康的煎炸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可保证煎炸食品口感香酥、油脂含量低且健康的免油空气炸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免油空气炸锅,包括底壳、相对于底壳可转动打开的上盖、与上盖固定连接的上内胆、位于上盖与上内胆之间的导风装置、放置于底壳内的下内胆、放置于下内胆中的盛物篮、设置在上内胆与下内胆之间的空气加热管,所述上内胆与下内胆在上盖闭合后形成相对封闭的食品加工空间;所述导风装置包括电机和风叶,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上盖且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伸进上内胆中,所述风叶套装在电机动力输出轴的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内胆的底部为弧形内凹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加热管固定连接于上内胆中,或者空气加热管固定连接于盛物篮下方的下内胆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免油空气炸锅还设有煎盘,所述煎盘放置在下内胆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盛物篮设有可弯折的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免油空气炸锅还设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设置在上内胆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免油空气炸锅还设有定时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免油空气炸锅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转动打开上盖,将食物放置在盛物篮中,闭合上盖,上内胆和下内胆形成封闭的食品加工空间,连接外界电源,空气加热管对食品加工空间里的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导风装置的风叶旋转,使热空气形成涡流对盛物篮中的食品进行煎炸。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用空气作为介质进行煎炸食物在保证煎炸食品口感香酥、油脂含量低的同时对身体健康;且不浪费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免油空气炸锅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打开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壳; 11为撑台;
2为上盖; 21为锁扣;
22为推手; 3为上内胆;
4为导风装置; 41为电机;
42为风叶; 5为下内胆;
51为弧形内凹底部; 52为托架;
6为盛物篮; 61为把手;
62为插块; 7为空气加热管;
81为转动件; 82为转轴;
83为卡轴; 84为托轴;
85为弹簧; 86为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中所示,免油空气炸锅包括底壳1,相对于底壳1可转动打开的上盖2,与上盖2固定连接的上内胆3,位于上盖2与上内胆3之间的导风装置4,放置于底壳1内底部的撑台11上的下内胆5,放置于下内胆5中的盛物篮6,所述盛物篮6口部侧边设置的插块62插入底壳1,盛物篮6的底部担在下内胆5设置的托架52上,设置在上内胆3与下内胆5之间的空气加热管7,所述上内胆3与下内胆5在上盖2闭合后形成相对封闭的食品加工空间;所述免油空气炸锅还设有控制电路板和外接线缆,所述外接线缆一端电性连接在控制电路板上,另一端为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电源插头,所述电机41和空气加热管7皆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导风装置4包括电机41和风叶42,所述电机41固定连接于上盖2的内壁上且电机41的动力输出轴伸进上内胆3中,所述风叶42套装在电机41动力输出轴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美益,未经乐美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