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膜法静电吸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9153.X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2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刚;张萍;张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34 | 分类号: | B29C41/34;B29K67/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11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膜法 静电 吸附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ET电容膜生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膜法静电吸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简称BOPET薄膜)的生产主要经过原料输送、预结晶、干燥、挤出、计量、过滤、铸片、纵向拉伸、横向拉伸、薄膜测厚、电晕处理、收卷、分切、包装而成。
铸片是将挤出系统输送来的均匀稳定的熔体通过模头流延在转动的铸片辊上,使之形成无定型的厚片,供下道工序拉伸用。铸片系统由模头、铸片辊(冷鼓)、静电吸附装置和驱动电机组成。
目前,BOPET薄膜生产一般都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进行铸片,最常用为静电丝或者静电带。通过高达5kv以上的静电压把PET熔体吸附贴合到铸片辊上,从而完成铸片过程。
此方法的技术成熟,但是由于采用高压静电,对PET薄膜的绝缘性能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导致薄膜的介电强度变小,因此对于高端的特别是超薄的PET电容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对原料的静电吸附要求低、铸片效果好、对产品的电性能损伤小的水膜法静电吸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膜法静电吸附辅助装置,该静电吸附辅助装置与铸片辊、模头、静电吸附装置及剥离辊共同构成PET电容膜铸片成型系统,该静电吸附辅助装置包括真空吸水辊、蒸汽喷头、真空泵及蒸汽发生小锅炉,所述的真空吸水辊及蒸汽喷头依次沿铸片辊旋转方向设在剥离辊的后面,且均设置在铸片辊的周围,所述的真空泵与真空吸水辊相连,所述的蒸汽发生小锅炉与蒸汽喷头相连,提供压力在0.3~0.35Mpa的蒸汽,所述的真空吸水辊为圆柱状结构,且表面设有通气孔。
蒸汽喷头向铸片辊表面均匀喷洒蒸汽,冷凝形成一层水膜,PET熔体从模头流出后,在水膜及静电吸附装置的作用下良好的吸附在铸片辊上形成膜片,铸片辊旋转运动,剥离辊将膜片带至下一工序,膜片离开铸片辊,真空吸收辊将铸片辊上的残余水排除。
因为有了这一层水膜辅助,该水膜增强了膜片与铸片辊的吸附能力,从而使静电吸附装置的电压可以降低80%,同时保证铸片辊的吸附效果,满足超薄型电容膜的生产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对原料的静电吸附要求低:由于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静电吸附辅助装置,使生产时铸片吸附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减轻了原料本身在静电吸附改良方面的要求;
(2)铸片效果好:通过水膜的辅助吸附,在铸片时铸片效果改善明显,完全避免了静电气泡的产生;
(3)铸片过程对产品的电性能损伤小:由于铸片时静电电压的大幅度降低(80%),有效降低了高压电对PET材料的高压损伤,从而提升最终PET电容膜的介电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静电吸附辅助装置生产PET电容膜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静电吸附辅助装置与铸片辊2、模头1、静电吸附装置7及剥离辊6共同构成PET电容膜铸片成型系统,该静电吸附辅助装置包括真空吸水辊5、蒸汽喷头4、真空泵及蒸汽发生小锅炉,真空吸水辊5及蒸汽喷头4依次沿铸片辊2旋转方向设在剥离辊6的后面,且均设置在铸片辊2的周围,真空泵与真空吸水辊5相连,蒸汽发生小锅炉与蒸汽喷头4相连,提供压力在0.3~0.35Mpa的蒸汽;真空吸水辊5为圆柱状结构,且表面设有气孔。
蒸汽喷头4向铸片辊2表面喷洒蒸汽,冷凝形成一层水膜,熔体从模头1流出后,在水膜及静电吸附装置7的作用下良好的吸附在铸片辊2上形成膜片3,铸片辊2旋转运动,将膜片3带至剥离辊6,剥离辊6将膜片3带至下一工序,真空吸收辊5将铸片辊2上的残余水吸收。
该层水膜增强了熔体与铸片辊2之间的吸附能力,因为有了这一层水膜辅助,从而使静电吸附装置7的电压可以降低80%,同时保证铸片辊2的吸附效果,满足超薄型电容膜的生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紫东薄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91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