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光谱型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8802.4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2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林暨南;林金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暨南 |
主分类号: | F21S6/00 | 分类号: | F21S6/00;F21S2/00;F21V5/08;F21V7/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 光谱 led 护眼 平板 台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光谱型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室内照明的灯管型和灯泡型LED灯具或由于指向性高、存在炫光,或由于LED灯珠排列过密、散热困难,或由于散热板重量大、设计成本过高等问题而制约着其市场竞争力,难以得到普遍应用。基于液晶(LCD)背光源技术的LED平板照明灯具虽然基本解决了指向性高和炫光问题,但仍然无法兼顾显色指数、出光效率和制造成本的要求,特别对于具有保护视力的读书台灯的显色指数更是难以达到或接近标准光源(太阳光谱型)的要求。
上述基于液晶(LCD)背光源技术的LED平板灯,除了包括有LED灯条外,还包括有一铝型材外框、导光板和导热铝板。其原理是通过将LED灯条置于铝型材外框上利用了铝型材良好的散热特性,LED灯条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的折射与反射发出均匀柔和的近似自然光。导热铝板通过增加散热面积使得热量能够通过流通的空气起到充分散热的作用。导光板采用光学材质以丝印或者蚀刻网点达到将LED发出的光通过折射和反射的原理均匀发散到整个面使之能够形成面光源发出柔和的光线。
上述基于液晶背光源技术的LED平板灯,其从LED灯条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多次反射后再从表面丝印或者蚀刻网点散射体射出,由于多次的耦合及反射损耗作用,降低了LED平板灯具的出光效率;上述铝型材外框和导热铝板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再有,上述导光板材料和制作成本高,由此造成灯具整体制造成本高;而最重要的,上述基于液晶背光源技术的LED平板灯,其用于阅读照明时,显色指数难以达到或接近标准光源(太阳光谱型)的要求,起到真正的护眼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谱互补太阳光谱型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其不同于现有的导光板型白光LED平板灯,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种颜色的LED光谱补光方案,克服了传统白光LED照明灯具光谱缺陷大,显色指数低的缺点。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导光板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白光LED平板灯存在出光效率低、整灯制造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轻便可靠、成本低廉、显色指数可达到或接近标准光源的显色指数100等优点。因发射光谱接近太阳光可见光谱,与白天自然光一样柔和,因此具有真正意义的护眼作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光谱互补太阳光谱型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其包括前光栅面板、前扩散面板、电路板、后反射扩散面板、多色LED灯珠组和环形反射器;上述前光栅面板紧贴在前扩散面板上,安装在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出射光一侧的凹形盘上,且前扩散面板在前、前光栅面板在后;上述后反射扩散面板紧贴在上述电路板上,一起安装在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的凹形盘内底面上,且反射扩散面板在前,电路板在后;上述前光栅面板和反射扩散面板相距一定距离,使形成一空隙;上述多色LED灯珠组安装在上述电路板的四周,LED灯珠位于上述空隙中;上述环形反射器安装在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凹形盘的四周内侧。
上述前光栅面板为聚合物薄膜凹凸二维光栅,三组光栅刻线方向夹角为120度,光栅栅距为50 ~100。
上述电路板上设计有散热铜皮,可直接用于散热,无需散热片。
上述多色LED灯珠组采用光谱互补多色LED灯珠组合,包括白色光LED、红色光LED、橙色光LED、青色光LED和蓝色光LED。
上述多色LED灯珠组为单排或多排排列结构,其中红色光LED、橙色光LED、青色光LED和蓝色光LED采用组合排列方式。
上述多色LED灯珠组倾斜焊接在上述电路板周边上,倾斜角为与电路板平面夹角10~30度。
上述LED护眼平板灯或平板台灯灯具输出光谱在可见光部分与太阳光谱基本相同,显色指数接近100。
上述后反射扩散面板为布满整个反射面的规则或不规则突起颗粒组成的反光面。
上述前光栅面板和反射扩散面板之间的空隙间距为10mm~1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暨南,未经林暨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88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苯磺酸氨氯地平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松香改性玻璃钢树脂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