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贯机下料振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7094.2 | 申请日: | 2012-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5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新华;宋西资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密星合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7/16 | 分类号: | B65G2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贯 机下料 振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贯机,特别是指一种一贯机下料振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贯机在工作时产生噪音一直是操作人员最为头疼的问题,经长时间的研究得知,噪音是由一贯机的振荡系统造成的。
振荡系统由下料轨道固定装置、衔铁2、W型减震垫1、电磁铁3和排向装置组成。一贯机在工作时,电磁铁3截面偏小便产生的磁场较弱,使振动幅度较小,要想产生较大的振动,就得使磁铁铁3和振荡线圈铁心间隙变小,这样做就使得衔铁碰撞线圈铁芯,发出很大的撞击声音;另外,W型减震垫1是橡胶制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橡胶在反复震荡中变形、老化、变硬、龟裂,使振动体回弹变弱也是造成振动产生声音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贯机下料振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一贯机在工作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一贯机下料振荡装置,包括:
振动体,所述振动体包括:用于固定下料轨道的固定装置和衔铁;
所述衔铁与所述固定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与外部下料轨道连接;
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一端连接,用于利用自身弹性使所述固定装置回弹的第一振荡回弹装置;
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振荡回弹装置;
分别与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和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连接,用于与外部排向测试转动盘连接的振定体。
进一步,所述振定体具体由电磁铁和排向装置组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具体为钢制弹簧。
进一步,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具体为钢制弹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和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替换现有技术中的W型减震垫,增强了回弹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小了噪音,又通过增大所述电磁铁的截面,再配合所述衔铁使用,在不减小振荡线圈铁心间隙的同时,使得所述电磁铁与所述衔铁之间的磁力增强,避免了所述衔铁与所述电磁铁之间碰撞发生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下料振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贯机下料振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一贯机下料振荡装置,包括:
振动体,所述振动体包括:用于连接外部下料轨道的固定装置4和衔铁5;
所述衔铁5与所述固定装置4连接,所述固定装置4与外部下料轨道连接;
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4一端连接,用于利用自身弹性使所述固定装置4回弹的第一振荡回弹装置6;
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4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振荡回弹装置7;
分别与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6和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7连接,用于与外部排向测试转动盘连接的振定体。
进一步,所述振定体具体由电磁铁8和排向装置9组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6具体为钢制弹簧。
进一步,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7具体为钢制弹簧。
所述固定装置4与外部下料轨道连接,并与下料轨道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固定装置4上还设置有衔铁5;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6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向装置9连接,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7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4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排向装置9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6和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7具体为钢制弹簧;所述排向装置9与外部排向测试转动盘连接,所述电磁铁8设置在所述排向装置9上,通电后所述电磁铁8产生磁力吸引所述衔铁5靠近,所述第一振荡回弹装置6和所述第二振荡回弹装置7被所述衔铁5压紧后,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反弹,使所述振动体反弹,此为一个振荡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密星合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高密星合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7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