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6543.1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亮;曹水明;李楝;吕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气格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的进气系统除了为发动机提供充足、干净的空气外,还应具备降低发动机进气噪声的作用。目前,随着发动机的设计水平和制造技术不断提高,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正逐渐降低,而从车外进入到车内的噪声对整车的影响越来越严重。进气系统的噪声主要是指进气口处的噪声,这个噪声离驾驶室的距离最近,对车内噪声带来严重影响,同时进气口噪声也是汽车最主要的车外通过噪声源。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进气系统中进气格栅结构示意图。该进气格栅包括格栅主体1’,所述格栅主体1’上设有进气口2’,该进气口2’为四边形。该四边形2’的四个顶角为尖角,由于四边形的进气口2’的四角比较尖锐,导致进气阻力较大,这样容易在尖角处形成空气涡流,导致涡流处的噪声较大,该噪声通过空气传输到车体内,加重了车体内的噪声影响。另外,该噪声离驾驶室距离较近,因此,该噪声对驾驶员的影响较大,加重驾驶员的疲劳感,进而影响驾驶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进气格栅,以克服现有进气格栅中进气口四角比较尖锐,在尖角处容易形成空气涡流,导致涡流处的噪声较大,加重车体内部噪声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气格栅,包括:
格栅主体,所述格栅主体上设置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为四边形,所述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顶角为圆角。
进一步地,当所述进气口为多个时,所述进气口沿纵向方向分布在格栅主体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进气口为多个时,所述进气口沿横向方向分布在所述格栅主体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进气口为多个时,所述进气口以矩阵方式分布在所述格栅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主体上设有安装孔,格栅主体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相应位置上。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格栅,将进气口中的顶角改为圆角设计,可有效提高空气流速,最大程度地抑制涡流的形成,进而降低进气噪声,提高整体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进气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气格栅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采用现有技术进气格栅空气阻力与空气流量关系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气格栅空气阻力与空气流量关系示意图。
其中:1:格栅主体;2:进气口;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格栅,包括:格栅主体1,该格栅主体1上设置至少一个进气口2,该格栅主体1上设有安装孔3,格栅主体1通过螺栓连接在车体的相应位置上。进气口2为四边形,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顶角为圆角。较优的,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进气阻力,四边形的四个顶角均采用圆角设置。
当发动机工作时,进气系统内形成负压,空气经由格栅主体1中的进气口2进入到进气管道,当发动机达到较高转速时,进气口2处的空气流速相对较高,将进气口中的顶角改为圆角设计,可有效提高空气流速,最大程度地抑制涡流的形成,进而降低进气噪声,提高整体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
采用现有技术进气格栅形成的空气阻力与空气流量关系图和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气格栅形成的空气阻力与空气流量关系图请参考图3和图4。从图中得知,采用本实施例进气格栅的进气口,其受到的空气阻力明显下降,最大程度地抑制涡流的形成,进而降低进气噪声。
当进气口2为多个时,进气口2可沿纵向方向分布在栅格主体1上;或者,进气口2可沿横向方向分布在格栅主体1上;或者,进气口2以矩阵方式分布在格栅主体1上。具体进气口2的分布模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保障较多空气顺畅地进入该进气口2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格栅,将进气口中的顶角改为圆角设计,可有效提高空气流速,最大程度地抑制涡流的形成,进而降低进气噪声,提高整体的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6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玻璃软化炉
- 下一篇:玻璃片生产线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