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脑针织圆机的针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5606.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6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标 |
主分类号: | D04B15/14 | 分类号: | D04B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2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针织 针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圆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脑针织圆机的针筒。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圆机的成圈、集圈及浮线三工位编织技术是通过设置于针筒及针盖中的组合针来完成任务的,组合针一般先经过选针器选针,后在设置于三角座上的固定或活动三角的作用下,组合针沿不同的轨道运动参加各种编织;在现有技术下,电脑针织圆机的针筒可分为镶钢片及不镶钢片两种,一般的电脑针织圆机在针筒上设置组合针,包括:提花针、接针及织针,由于提花针、接针及织针拼接在一起时较长,故为便于三段针能在针筒针槽中运动参加编织,针织圆机针筒的高度要加高,三段针在针筒针槽运动时间也较长,该种机型显得速度慢且生产效率低,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代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脑针织圆机针筒装置,由于缩短了针筒的高度,可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织针运行速度及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电脑针织圆机的针筒装置,包括针筒本体和镶片,针筒本体的结构为,它具有圆弧段、斜线段、第一外圆柱面段、第二外圆柱面段、第三外圆柱面段、第四外圆柱面段、第五外圆柱面段、第六外圆柱面段、上开槽和下开槽、底面、第一内圆柱面、第二内圆柱面、上平面、上部圆弧面、上部竖平面、下部圆弧面和下部竖平面,圆弧段和斜线段形成针筒本体的喇叭口,在斜线段上成型有凹形圆弧段;
镶片的结构为,它具有上圆弧面、上左竖平面、突部、下圆弧面、下左竖平面、下平面、下右竖平面、上右竖平面和上平面,
镶片固定在针筒本体上,镶片的上圆弧面与针筒本体的上部圆弧面相配合,左竖平面与上部竖平面相配合,突起部与开槽相配合,且突起部的上平面与开槽的上平面相接触,下圆弧面与下部圆弧面相配合,下左竖平面与下部竖平面相配合。
所述若干个镶片均匀地圆形阵列在针筒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它可以缩短了针筒的高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织针运行速度及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2所示,一种电脑针织圆机的针筒装置,包括针筒本体1和镶片2,针筒本体1的结构为,它具有圆弧段1A、斜线段1B、第一外圆柱面段1D、第二外圆柱面段1E、第三外圆柱面段1F、第四外圆柱面段1G、第五外圆柱面段1I、第六外圆柱面段1L、上开槽1K和下开槽10、底面1P、第一内圆柱面1Q、第二内圆柱面1R、上平面1S、上部圆弧面1H、上部竖平面1J、下部圆弧面1M和下部竖平面1N,圆弧段1A和斜线段1B形成针筒本体1的喇叭口,在斜线段1B上成型有凹形圆弧段1C;
镶片2的结构为,它具有上圆弧面2A、上左竖平面2B、突部2C、下圆弧面2D、下左竖平面2E、下平面2F、下右竖平面2G、上右竖平面2H和上平面2I,
镶片2固定在针筒本体1上,镶片2的上圆弧面2A与针筒本体1的上部圆弧面1H相配合,左竖平面2B与上部竖平面1J相配合,突起部2C与开槽1K相配合,且突起部2C的上平面与开槽1K的上平面相接触,下圆弧面2D与下部圆弧面1M相配合,下左竖平面2E与下部竖平面1N相配合。
所述若干个镶片2均匀地圆形阵列在针筒本体1上。
工作原理:如图3、4所示,它可以只利用提花针和织针来实现针织圆机的正常工作,而省去现有技术中的接针,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见图3所示,提花针4及织针5设置于针筒本体1与镶片2构成的针槽中,提花针4的圆弧状突部4C设置于针筒本体1的开槽1I中。提花针4的下针踵4A沿提花三角3运动,当到达选针位置时,选针器不选针,提花针4的选针踵4B不沿选针器的选针刀头上升,也不推动织针5上升。
如图4所示,在镶片2与针筒本体1构成的针槽中设置有提花针4及织针5,提花针4的下针踵4A沿提花三角3的轨迹运动,当到达选针位置时,选针器选针,选针刀头转动,提花针4的选针踵4B沿选针刀头的斜面上升,同时由提花针4上的竖平面4F及横平面4E组成的缺口也推动织针5的尾部5A运动,把织针5的针踵5B送入上升轨道,织针从第一位置P1上升,当到达第二位置P2时处于集圈状态,此时旧线圈6处于织针的针舌上,后织针沿针筒针槽及三角继续上升,到达第三位置P3时,织针处于最高退圈状态,此时旧线圈6滑过针舌后处于针舌下面的针杆上,接着织针沿针筒及三角下降,到达第四位置P4时,新纱线7垫纱及旧纱线6沿针舌背面运动,最后到达第五位置P5时,旧纱线6脱圈,新纱线7成圈,同时提花针4的上针踵4D在三角作用下归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标,未经陈国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5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和终端网络切换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连续干式厌氧发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