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充绒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95096.8 | 申请日: | 2012-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2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8G7/06 | 分类号: | B68G7/06;B68G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55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充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家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服装、家纺充绒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充绒模式常用的有1、全手工充绒,效率低下,分隔充绒的面料无法操作;2、两个人配合,一个人称重,一个人用压缩气体将绒吹到裁片内,速度慢,操作环境不卫生,影响工人健康;3、半自动充绒,人工用机器充绒,但是充绒量要人工控制,只适合样品制作,不适合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目前的操作模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填充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2、同时由于工人在操作间内操作,长期吸入填充材料,操作间工作很容易导致尘肺,环境卫生差,影响工人健康;3、准确率低,4、由于全手工充绒会导致操作间空气中漂浮填充材料,在操作间达到一定百分比量时,有明火情况下极容易发生爆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涡旋电机14、检测元件13和三个腔体,一号腔体1设有抽真空口4,一号腔体1和一号腔体2之间设有过滤网5,二号腔体2有进绒口6,在二、三号腔体内设有打绒叶轮7,二号腔体2和三号腔体3之间设有隔板8,隔板8设有下绒口15,下绒口15上由活门10及控制活门10启闭的装置9组成,三号腔体3壁上设有出绒口11、空压气体出口12,3号腔体设有检测元件13,涡旋电机14与抽真空4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控制活门10启闭的装置9为电控旋转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所有的操作过程均未使填充物与操作空间有接触,解决了操作空间有填充物存在的现象,使得环境卫生及易爆燃问题得以解决;2、由于全程均为机器操作,解决了填充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问题; 3、在填充过程中,采用电脑计量,使得填充物重量准确率低得以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充绒机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三个腔体,1为一号腔体,2为二号腔体,3为三号腔体,1号腔体上有抽真空口4,一号腔体和二号腔体之间设有过滤网5,二号腔体设有进绒口6,2、3号腔体内有打绒叶轮7,二号腔体和三号腔体之间设有隔板8,隔板8设有下绒口15,下绒口15上由活门10及及控制活门10启闭的装置9组成,三号腔体壁上设有出绒口11、空压气体出口12,3号腔体设有检测元件13,涡旋电机14与抽真空4相连。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案为,控制活门10启闭的装置9为电控旋转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先通过涡旋电机14从抽真空口4向外抽气,一号腔体内形成负压,同时通过过滤网将二号腔体抽成负压,同时进绒口也形成负压向二号腔体内抽气,气流将绒从进绒口6抽入到二号腔体内,打绒叶轮7负责将一号腔体与二号腔体内的绒均匀打散,隔板8将二号腔体2与三号腔体3隔离开,板上开有下绒口15,活门10可关闭下绒口15,根据电控指令9旋转气缸打开活门10,将绒从二号腔体放到三号腔体,保持三号腔体内的绒的密度恒定,活门10,通过旋转气缸带动活门定量将二号腔体内的绒放到三号腔体,出绒口11,将裁片套在出绒口上通过压缩气体12将绒带出充到裁片内,空压气体出入口12,通过PLC控制通气时间长短来控制出绒口喷出绒的重量,二号腔体内通过打绒叶轮将绒初步打散,防止结块,plc通过检测元件14检测三号腔体内的绒的量,当量少于预设值时向旋转气缸发出指令,旋转气缸将活门打开固定时间,固定重量的绒通过打开的活门进入三号腔体3,保证三号腔体3内的绒的量恒定,三号腔体内通过打绒叶轮将绒进一步打松,形成密度相对固定的混合体,通过PLC控制空压气体喷出的量控制喷出的绒的重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百联自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50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片直放型单圈多芯片正装无源器件封装结构
- 下一篇:气体继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