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4586.6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8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胡蓉蓉;史程中;由毅;沈源;袁爽;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9/10 | 分类号: | F01M9/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气门 润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气门是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主要是能使新鲜空气进入、废气排出和对气缸起密封作用。气门导管与汽缸盖压配在一起,对气门运动起导向作用。目前发动机进排气门都是采用合金钢材料制成,气门的工作条件非常恶劣。首先,发动机的高速运转,气门以极高的速度启闭,同时气门杆在气门导管内作高速往复运动,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有频率极高的摩擦作用,因此要求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具有足够的润滑,同时气门杆也应具有足够高的耐磨强度。但实际上目前气门杆的润滑条件非常恶劣,其仅靠配气机构飞溅出来的机油进行润滑,润滑效果较差,容易造成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摩擦严重而磨损,导致机油进入气缸,引起发动机烧机油,机油浪费,缸内积炭严重,发动机功率降低。另外,气门直接与高温燃气接触,受热严重,而散热困难,因此气门温度很高。气门头部的热量需要通过气门杆传到缸盖再传递到外界中去,这就要求气门杆具有足够高的导热性能,但现有气门杆由于自身材料性质的限制,往往导热性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气门杆头部温度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润滑效果,同时增加气门杆导热性能的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该气门杆设置在气门导管内并在气门导管内做往复直线运动,在气门导管的内壁上沿气门导管的轴向开设有若干个存储用于润滑气门杆和气门导管之间润滑油的环形储油槽。
本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在气门导管的内壁上沿气门导管的轴向开设有若干个存储用于润滑气门杆和气门导管之间润滑油的环形储油槽,气门杆在气门导管内做往复直线运动时,会带出部分油液进行润滑,在气门导管内设有环形储油槽,可以减少气门导管与气门杆的磨损面积,进而减少气门的磨损。
在上述的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环形储油槽的槽口正对于气门杆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促进气门杆与气门导管之间的润滑。
在上述的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的环形储油槽在气门导管内壁上间隔开设有五个。
在上述的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中,所述的相邻的两个环形储油槽间隔距离相同。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气门杆在气门导管内润滑均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在气门导管的内壁上沿气门导管的轴向开设有若干个存储用于润滑气门杆和气门导管之间润滑油的环形储油槽,该环形储油槽内存储润滑油使气门杆在气门导管中运动时具有良好的润滑环境,降低气门杆和气门导管的磨损,提高发动机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门杆;2、气门导管;3、环形储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气门杆的润滑结构主要由气门杆1和气门导管2组成,该气门杆1设置在气门导管2内并在气门导管2内做往复直线运动,在气门导管2的内壁上沿气门导管2的轴向开设有五个存储用于润滑气门杆1和气门导管2之间润滑油的环形储油槽3,实际制造时,每个环形储油槽3的槽口正对于气门杆1上,能促进气门杆1与气门导管2之间的润滑。为了气门杆1在气门导管2内润滑均匀,相邻的两个环形储油槽3间隔距离相同。
环形储油槽3内存储润滑油使气门杆1在气门导管2中运动时具有良好的润滑环境,降低气门杆1和气门导管2的磨损,提高发动机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45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子横移装置的经编机
- 下一篇:一种带沉降装置的槽针双针床经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