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扇形门翼闸通道阻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3890.9 | 申请日: | 2012-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江书明;白瑞;汪春炜;洪明鑫;李成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通迅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10 | 分类号: | E05F1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余显忠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扇形 门翼闸 通道 阻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通道放行装置,尤其是指一种扇形门通道的阻挡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门禁通道闸机通常用于车站、图书馆、办公楼、影剧院、地铁,海关边检、码头港口、经典等场所。随着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社会进步,许多公共场所对人流控制,安检通道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目前现有的扇形翼闸机芯体积较大,机箱尺寸至少要做到300mm。才可以将扇形门收纳进去。所以对于现在这种占用比较大的空间,就不能放置于空间比较小的场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的扇形门翼闸通装置,其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扇形门翼闸通道阻挡机构,包括支架,设于支架上的主电机,及活动设于支架上的扇形门,还包括PCB板,以及与PCB板电连接的复位检测装置;设于支架上的扇形门伸缩装置,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皮带、连接架、连杆;主动轮设于主电机输出轴上,主动轮、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连接架设于从动轮上且一体成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扇形门铰接;支架的顶部设有二轴承座,每个轴承座内均设有轴承;还包括一主轴,所述轴承均套设于主轴上;从动轮套设于该主轴的一端部上,主轴的另一端部穿过轴承与复位监测装置的输出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扇形门的下端与支架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在支架上设置所述扇形门伸缩装置,该装置采用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式,支架为固定不动的构件,从动轮与连接架相结合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主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及连接架转动,进而带动连杆运动,连杆带动扇形门伸缩,从而实现有条件通行的目的,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简单,基本上都设置于支架内或支架的上方,本身体积小,因此安装的空间也相对较小,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扇形门收缩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3所示,一种扇形门翼闸通道阻挡机构,包括支架1,设于支架1上的主电机2,及活动设于支架1上的扇形门3,即扇形门3的下端与支架1铰接,即扇形门3通过转轴4与支架1连接。
还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复位检测装置5、PCB板(未图示)。
以及设于支架1上的扇形门伸缩装置,其包括主动轮6、从动轮7、皮带8、连接架9、连杆10;主动轮6设于主电机输出轴上,主动轮6、从动轮7之间通过皮带8连接;所述皮带采用多楔带,在保证传动比系数正确的基础上,又具备柔软,摩擦系数大,传动平稳,外廓小及耐震动等性能。
连接架9设于从动轮7上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连杆10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架9、扇形门3铰接,即连杆10分别通过转轴11、转轴12与连接架9、扇形门3活动连接。
支架1的顶部设有二轴承座13,每个轴承座13内均设有轴承13a;还包括主轴14,所述轴承均套设于主轴14上;从动轮7则套设于该主轴14的一端部上,主轴14的另一端部穿过轴承与复位监测装置5的输出轴相连接,使复位检测装置5与主电机2的工作方式相对应,即主动轮6带动从动轮7转动,进而带动主轴转动,进而带动与主轴14相连接的复位检测装置5(编码器)转动,进行判别方向和角度,当刷卡准备通过通道时,从动轮7将旋转至指定角度,此时连杆10、主动轮轴心、从动轮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保证扇形门3在指定点上固定,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采用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式,支架1为固定不动的构件,从动轮7与连接架9相结合且二者间无相对运动,主电机2转动时带动主动轮6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7及连接架9转动,进而带动连杆10运动,连杆10带动扇形门伸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通迅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通迅威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38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