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门玻璃导轨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3716.4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魏超;李向东;刘安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3/00 | 分类号: | E05D13/00;B60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玻璃 导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玻璃导轨及应用该车门玻璃导轨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玻璃导轨,由于结构限制,需要将玻璃导轨设计为上下两段,下段通过紧固件紧固在车门钣金上。对于下段导轨上安装的玻璃密封条一般存在如下两种固定防搓动脱槽的形式:
1、上下两段密封条通过接角连接在一起,利用上段密封条防止下段密封条搓动脱槽。
2、密封条通过粘结剂粘贴在玻璃导轨上,利用粘接剂防止密封条搓动脱槽。
两种固定形式缺陷如下:
1、上下两段密封条增加接角,需增加接角模具费用及密封条单件成本,且密封条安装时需将手伸入车门内外板之间进行盲装,既影响装配节拍又不能保证密封条装配到位。
2、利用粘接剂将密封条粘接,可以保证装配质量但仍需要增加粘接剂成本及粘接工位,且在汽车较复杂的工作环境下,存在长时间复杂环境应用下粘接剂失效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玻璃导轨密封条限位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条随玻璃升降过程中发生搓动脱槽的问题,且同时保证密封条安装到位。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玻璃导轨,包括导轨主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导轨主体上的密封条,所述导轨主体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密封条从所述导轨主体中脱离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为所述导轨主体的一端向上翻折形成的翻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结构的高度比所述密封条底部的厚度高0.5mm~1mm。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导轨主体连接处设置为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圆角半径不大于0.5mm。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结构为一次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窗,所述车窗上连接有上述车门玻璃导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玻璃导轨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避免了密封条盲装造成的节拍损失及密封条安装不到位的质量问题;本实用新型限位结构与导轨主体为一体成型,不存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复杂等条件造成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玻璃导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玻璃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图2的A-A向截面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玻璃导轨与玻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玻璃导轨,包括用于容纳车门玻璃边缘的导轨主体1以及连接在所述导轨主体1上、引导并保持所述车门玻璃在所述导轨主体中位置的密封条2,所述导轨主体1上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密封条从所述导轨主体中脱离的限位结构3。
采用上述限位结构3可以有效的防止所述密封条2随着玻璃升降过程中与所述导轨主体1发生搓动脱槽从而导致玻璃升降不稳定的现象。
所述限位结构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导轨主体1的任意位置上,只要可以实现对所述密封条2进行限位,且在随着玻璃升降的过程中防止所述密封条2与所述导轨主体1发生搓动脱槽现象即可。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所述导轨主体1的一端向上翻折形成的翻边结构。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翻边结构的高度H比所述密封条底部的厚度高0.5mm~1mm,即图3中的h为0.5~1mm。有效的对所述密封条2进行限位,且不会影响玻璃在导轨中的升降。
优选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导轨主体1连接处设置为圆角。
为了避免因为圆角半径过大而影响所述限位结构3的限位效果,所述圆角的半径应尽可能小。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圆角半径R不大于0.5mm(实际操作中,所述圆角半径不为0)。
优选的,所述翻边结构为一次冲压成型。如图3所示,所述翻边结构的高度H与所述导轨主体1的一端的缺口的长度L相一致。避免由于环境复杂等因素造成的限位结构使用寿命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窗,所述车窗上连接有上述车门玻璃导轨。
如图4所示,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结构3的位置要处于玻璃4的下极限位置以下,保证玻璃由于装配原因可能偏于一侧压紧的情况下,也无法接触所述限位结构3,从而保证所述限位结构在实现其限位功能的同时,避免在玻璃4升降时与玻璃4发生碰撞,出现异响的问题。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37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