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3471.5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8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董长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长国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2400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收卷机用 排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塑胶软管生产线中的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塑胶软管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塑胶软管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生产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在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产量在不断的提升,但塑胶软管的收卷工作仍然是由人工来完成。塑胶软管的收卷工作仍然由人工来完成的主要原因是由塑胶软管的自身特点决定的,由于塑胶软管是中空的结构,且刚从生产线中生产出来的塑胶软管具有一定的粘性,用现有的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工作的时候,收卷辊筒上相邻的两圈塑胶软管会粘叠在一起,使得收卷工作无法进行,所以到目前为止塑胶软管的收卷工作一直是由人工来完成,这就存在生产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塑胶软管的损坏率高,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可有效的防止在收卷时相邻两圈塑胶软管互相粘叠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软管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包括安装在收卷机机架上的托架,所述托架的一侧设有位置相对的两个限位传感器,所述托架上设有由动力装置驱动的排线丝杠,所述排线丝杠上设有可根据所述限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沿所述排线丝杠往复运动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上设有导向轮和用于使所述软管均匀排列在所述收卷机的收卷辊上的排线组件;所述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还包括电气控制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线组件包括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动座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滑动座连接的一端铰接有排线杆,所述排线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杆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排线杆未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夹线器,所述夹线器的端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软管相适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凹槽的下部设有滚轮,在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导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杆的两侧设有位置相对且用于检测所述排线杆摆动方向从而控制所述动力装置的排线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排线杆之间设有用于调节所述排线杆灵敏度的弹簧,所述弹簧为两个,所述的两个弹簧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排线杆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排线杆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排线杆摆动幅度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为两个,所述的两个限位螺栓对称设置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排线杆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线组件还包括用于在所述排线组件运动到所述收卷机的收卷辊边缘时防止所述排线杆碰到所述收卷辊的收卷辊盘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连接所述排线杆。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排线组件向上抬起的抬起装置。所述抬起装置包括与所述滑动座固定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托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在收卷工作开始时使所述排线组件移动到所述收卷辊一侧边缘的初始复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管收卷机用排线器包括设在托架上的排线丝杠,排线丝杠上设有可沿排线丝杠往复运动的滑动座,滑动座上设有导向轮和用于使软管均匀排列在所述收卷机的收卷辊上的排线组件,可将软管自动均匀的排列在收卷机的收卷辊上,避免了相邻两圈软管发生粘叠的现象产生,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所述排线组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座上的固定杆,固定杆与滑动座连接的一端铰接有排线杆,排线杆未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夹线器,夹线器的端部设有凹槽,凹槽的宽度与软管相适配,故可有效的防止收卷辊上相邻的两圈软管粘叠在一起,且能够使得软管在收卷辊筒上排列得更为整齐和均匀;且夹线器与排线杆为可拆分连接,可以根据不同的软管规格进行更换,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排线器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由于在所述凹槽的下部设有滚轮,在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导轮,将软管与夹线器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用于减少夹线器与软管的摩擦阻力,使得软管刚好可以在夹线器内无阻力的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长国,未经董长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34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