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3123.8 | 申请日: | 2012-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0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球;詹其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周志中;王新宪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中和***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功效 感应 电源 供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尤指在供电底座与受电装置之间设有复数导热材,使供电过程中利用供电底座可以将受电装置上所产生的热能排除,达到受电装置可保持在适合充电的温度,以提高充电效率与增进安全性。
背景技术
感应式充电或称无线充电,是利用两个感应线圈进行电力或数据讯号传递,其主要工作方式为在供电端接收外部直流电源经过发射电路板驱动发射线圈,发出具有能量的电磁波讯号,再由接收线圈感应接收此电磁波讯号,以经由接收电路板整流、滤波、稳压后再输出直流电给后端电池充电或提供给电子装置运行使用。
又由于电力经过在供电端由直流转成交流电磁波讯号,再经过接收端由交流电磁波讯号转成直流过程中电流所通过的电子组件都会造成电力的损耗并发出热量,且受限于目前电子组件的性能,在感应式电源供应器中能量的转换效率很难达到八成以上,即在电力传送过程中会有两成的损耗,而这两成的电力将会转换成热能并由发生电力损耗的电子组件中散逸出。此外,在感应式供电系统中,转换能量损耗最多的电子组件大部份都配置在接收端的电路板上,所以接收端的电路板为系统中发热量最高的部份。
因此习知感应式充电或无线充电系统,受限于目前电子组件的性能,损耗在整体传送功率中占一定的比例,也就是当传送功率越大,则损耗越多的功率,即等同于受电端电路板上所发出的废热也越多。且在受电装置上通常为轻薄设计的手持装置,故无法安装体积庞大的散热器,所以在受电装置内部因感应受电产生废热无法排除,致使在现有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的系统中在提高功率上都有所限制。此乃为本实用新型亟待克服的问题外,更是所需讨论的主要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包括有:一供电底座及一受电装置,供电底座包括有一供电端电路板、至少一供电端散热体、至少一供电端电磁屏蔽体、一供电线圈、至少一供电端非金属导热体及至少一供电端散热片,所述供电端电路板具有一供电第一表面及与供电第一表面呈相反对应的供电第二表面,所述供电端散热体设置在供电端电路板的供电第一表面,所述供电端电磁屏蔽体设置在供电端散热体外部表面,所述供电端电磁屏蔽体上方设有供电端非金属导热体,所述供电端电磁屏蔽体与供电端非金属导热体之间设置有所述的供电线圈,供电线圈与供电端电路板电性连接,且供电端电路板的供电第二表面设有所述供电端散热片;受电装置放置于所述供电底座的供电端非金属导热体外部表面,其包括有一受电端电路板、至少一受电端散热体、至少一受电端电磁屏蔽体、一受电线圈,所述受电端电路板具有一受电第一表面及与受电第一表面呈相反对应的受电第二表面,所述受电端电路板的受电第二表面对应所述供电底座的供电端电路板的供电第一表面,受电端散热体设置于受电端电路板的受电第二表面,受电端电磁屏蔽体设置于受电端散热体外部表面,所述受电线圈设置于受电端电磁屏蔽体外部表面并与受电端电路板电性连接,且受电线圈相对位于受电端电磁屏蔽体与供电端非金属导热体之间。藉此,利用供电底座与受电装置其散热体、电磁屏蔽体、非金属导热体,以及供电底座的散热片等导热材料,使二线圈在感应供电的过程中,可透过供电底座将受电装置所产生的热能传导离开受电装置,达到在供电中可使受电装置保持在适合充电的温度,以提高充电效率与增进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的电源底座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的受电装置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散热功效的感应式电源供应器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电源底座 11、供电端电路板
111、供电第一表面 112、供电第二表面
12、供电端散热体 13、供电端电磁屏蔽体
14、供电线圈 15、供电端非金属导热体
16、供电端散热片 17、风扇
2、受电装置 21、受电端电路板
211、受电第一表面 212、受电第二表面
22、受电端散热体 23、受电端电磁屏蔽体
24、受电线圈 25、受电端非金属导热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31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