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亚麻籽脱胶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92311.9 | 申请日: | 2012-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6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德;杨金娥;黄凤洪;李文林;彭先炎;邓乾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C08L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亚麻 脱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亚麻籽脱胶机,用于亚麻籽干法提取亚麻籽胶,属于特种油料亚麻籽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籽是在我国西北和华北的甘肃、内蒙、河北等地广泛生产的特种食用油料,其所含油脂是一种高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且保健功能明确的植物油。除亚麻籽油外,亚麻籽还含有占亚麻籽重量百分比8-10%的亚麻籽胶,是一种纯天然食用胶,目前亚麻籽胶生产概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湿法,就是以水为提取剂,通过泡胶并分离,然后脱水并干燥得到亚麻籽胶,如专利ZL00133515.4、ZL01118361.6等介绍的技术方法;另一种是干法,如专利ZL99107952.3介绍了将亚麻籽粉碎后,分离出亚麻籽种皮,然后将种皮粉碎得到亚麻籽胶,如专利ZL99121012.3介绍了将榨油后的亚麻籽饼粉碎,分离出亚麻籽种皮,然后将种皮粉碎得到亚麻籽胶的方法,均属于这一类。目前干法和湿法均有亚麻籽胶产品面市,其中采用湿法提取的亚麻籽胶,具有产品粘度高的优点,但是其生产过程能量消耗和生产成本太高,另一个问题是采用亚麻籽泡胶,分离出胶液后,亚麻籽需要干燥进行制油加工,在干燥这个过程中亚麻籽中蛋白变性、油脂氧化,所制得的亚麻籽油具有糊味和苦味,不适宜食用,而只能加工为工业用油。而干法生产虽然生产成本低,由于含有亚麻籽种皮中的纤维物质等,其亚麻籽胶产品粘度又比较低。从亚麻籽物性结构分析,亚麻籽胶绝大部分存在于亚麻籽表层,也即种皮的外层,因此提出了打磨提取亚麻籽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麻籽脱胶机,该脱胶机能通过打磨的方法将亚麻籽胶从亚麻籽上进行分离提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亚麻籽脱胶机,它由机架、脱胶系统、风网系统、动力系统组成;其中脱胶系统包括进料斗、第一螺旋推进器、砂辊、胶粉筛;进料斗固定在机架上,进料斗下端出口与设在机架上端的进料口相通,进料口处有拉送闸板;胶粉筛固定在机架上,胶粉筛与机架之间围成打磨室,进料口与打磨室相通,出料口设在机架上,出料口与打磨室相通;第一螺旋推进器和砂辊共用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机架相连,第一螺旋推进器和砂辊均位于打磨室内,且第一螺旋推进器位于进料口的下方,砂辊上设有螺旋部分;沙辊与胶粉筛之间的问隙为6-10mm;胶粉筛为圆孔筛,筛孔直径为0.8-1.2mm;
风网系统由胶粉斗、第二螺旋推进器、风机、风管、胶粉收集器组成;胶粉斗固定在机架上,胶粉斗的入口位于胶粉筛的下方;胶粉斗的底部出口处第二装螺旋推进,第二螺旋推进器和风机共用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由轴承与机架相连,第二螺旋推进器的出口与风机的风腔相通,风机的风机出口由风管与胶粉收集器的入料口相连通;胶粉收集器的上端设有出风口,胶粉收集器的下端为出粉口;
动力系统包括电机、主动皮带轮、第一从动皮带轮、第二从动皮带轮、第一皮带、第二皮带,主动皮带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从动皮带轮固定在第一转动轴的一端,第一从动皮带轮由第一皮带与主动皮带轮相连,第二从动皮带轮固定在第二转动轴上的端部,第二从动皮带轮由第二皮带与第一从动皮带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脱胶机能通过打磨的方法将亚麻籽胶从亚麻籽上进行分离提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第一皮带,3-进料斗,4-进料口,5-第一螺旋推进器,6-砂辊,7-胶粉筛,8-出料口,9-胶粉斗,10-第二螺旋推进器,11-风机,12-风机出口,13-风管,14-胶粉收集器,15-出粉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亚麻籽脱胶机的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亚麻籽脱胶机,它由机架、脱胶系统、风网系统、动力系统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23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平衡双吸潜水电泵
- 下一篇:大型地坑燃气式热处理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