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排气管的泄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2230.9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科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排气管 泄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的泄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排气管均设置在汽车底部,距离地面较近,尤其在春夏雨季高峰期,由于道路上积水过深,其水位高于汽车排气管口时,排气管容易进水,并且进入排气管中的水不容易流出,容易导致汽车发动机的启动故障,影响汽车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容易造成道路堵塞,通行受阻,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固如何保证让进入汽车排气管中的水能够迅速排出,确保汽车能在雨季中正常行驶等问题已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汽车排气管的泄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的泄水装置,包括排气管体,所述排气管体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接有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体与排水管之间的夹角为5°~45°。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体外壁套设有转动套,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转动套上,所述排水管的连接口经转动套与排水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套上设有锁紧装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的泄水装置,包括排气管体,所述排气管体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接有排水管。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在排气管体上设置排水管后,不管是从排气管体的排气口进入的水,还是从汽车发动机中进入排气管体中的水,都可以通过排水管快速排出,从而保证排气管体的工作环境,并为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前提。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气管体; 11、排气口; 12、连接端; 13、排水孔;
2、排水管; 21、连接口; 22、单向阀; 23、出水口;
3、转动套; 4、锁紧装置; α、排气管体与排水管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的泄水装置,包括排气管体1,排气管体1的连接端12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所产生的废气从排气口11排出。所述排气管体1设有排水孔13,所述排水孔13连接有排水管2,排水孔13与排水管2的连接口21相连通,排气管体1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孔13流向连接口21,并经过排水管2的单向阀22从出水口23排出,从而保证了排气管体1的工作环境。
所述排气管体1与排水管2之间的夹角α为5°~45°,这样的角度设计,能够使排气管体1中的水快速排出。
为了防止水从排水管2进入排气管体1中,固在所述排水管2内设置有单向阀22,从而避免了从排水管2的出水口23进水。
所述排气管体1外壁套设有转动套3,所述排水管2设置在所述转动套3上,所述排水管2的连接口21经转动套3与排水孔13相连通,所述转动套3上设有锁紧装置4。转动套3可以带动排水管2一起转动,当不需要对排气管体1进行排水任务时,可以通过旋转转动套3对排水管2进行调节,排水管2调节到位后可通过锁紧装置4将转动套3固定,防止转动套3左右转动。
转动套3上的锁紧装置4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首先在转动套3圆周壁上开设一螺丝孔,螺丝拧进该螺丝孔并抵压在排气管体1上,从而将转动套3固定在排气管体1上;当然,锁紧装置4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案,用户还可以采取其它有效的方案。
用本实用新型时,不仅可以排净排气管体中的水,保证排气管体的工作环境,为发动机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也可以通过旋转转动套来调节排水管的方向,实现选择性排水,操作简单、方便。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科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科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2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