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2008.9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京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葛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液晶屏升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液晶屏升降器采用皮带传动,难以控制升降台的平衡,而且皮带使用时间长了容易老化。如果长期使用在寒冷的环境中,会降低机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型升降器,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升降器,包括:驱动部件、传动部件和支撑部件;传动部件包括齿条和与齿条啮合的齿轮;支撑部件与齿轮铰链连接;驱动部件与齿轮连接。传动部件经驱动部件驱动并带动支撑部件沿齿条滑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齿条和齿轮传动,具有传动平稳、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与齿条平行的条状的滑竿和设于支撑部件上的通孔,所述滑竿穿过所述通孔。由此,具有使升降台上升、下降平稳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与齿条和滑竿连接的弹性部件。由此,对齿条加工精度的要求降低,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的支撑部件包括升降台和与升降台铰链连接的俯仰调节架。由此,可以具有调节俯仰、方便使用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机壳,设于机壳上的联动机构和与机壳和联动机构铰链连接、与升降台联动、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盖板。由此,具有防尘、防水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输入控制驱动部件工作状态的目标指令的输入装置和接收目标指令,并根据预存的与目标指令相应的控制策略向驱动部件发出控制指令的控制装置。由此,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的输入装置是按键。由此,具有操作方便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设于机壳内部,设于控制装置外侧的防尘罩。由此,具有防尘、防水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部,一端与机壳连接,另一端与支撑装置连接的坦克链。由此,具有防止导线缠绕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升降器的驱动部件包括电动机和与控制装置和电动机连接的继电器。由此,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升降器的传动部件和支撑部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升降器的俯仰调节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升降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升降器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图2、图3和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升降器。如图1所示,本升降器包括机壳6,盖板61,位于机壳6内部的驱动部件1、传动部件2、支撑部件3、坦克链4、联动机构5、控制装置7、输入装置8和防尘盖9。在图1上,机壳6的一个侧板和一个背板未示出。
传动部件2经驱动部件1驱动并带动支撑部件3沿着齿条21滑动。
支撑部件3包括升降台31,俯仰调节架32和设于升降台31上的接触块33。俯仰调节架32的中部与升降台31铰链连接。
传动部件2包括齿条21、与齿条21啮合的齿轮22,轴承23和2条滑竿24。齿轮22和轴承23设于支撑部件3上,齿轮22与支撑部件3铰链连接,齿轮22的中心轴和轴承23的中心轴平行,且齿轮22的中心轴和轴承23的中心轴所在的平面与机壳6的底面平行,齿轮22沿齿条21的齿面滚动,轴承23沿齿条21的齿面对应的光面滚动;滑竿24与齿条21平行,都垂直于机壳6底面,滑竿24穿过设于支撑部件3上的通孔34,滑竿24两端分别设于机壳6的底部和顶部。齿条21的一端设于机壳6底部,齿条21的另一端设于机壳6顶部,与1条滑竿24的一端通过弹性部件2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件26是弹簧。如图2所示。
盖板61位于机壳6顶部,盖板61的一边与机壳6铰链连接,盖板61的另一边(盖板61与机壳6连接的一边相对的一边)和联动机构5铰链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京,未经李东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20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