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后背门密封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0829.9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朋;杨伟奇;胡伟辉;吕金宝;齐会强;董立中;杨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张红卫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背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条,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汽车的后背门开口处用的车辆后背门密封条。
背景技术
车辆后背门密封条安装于汽车后背门开口处周缘的钣金边上,它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密封部以及与后背门开口处周缘的槽型钣金边相连接的U型的安装部,在安装部一侧面上设有与钣金边密封结合的隔水边,在其另一个侧面上设有覆盖于后背门饰板的遮盖边。密封部与后背门处对应的车身部位贴合并受到压缩后,可以将后背门密封以阻隔雨水进入车厢内。然而,安装部通过隔水边对雨水进行密封,在雨量较大的情况下,大量雨水会源源不断的进入隔水边与钣金边的结合处,可能造成渗漏。同时,现有的车辆后背门密封条中,遮盖边的末端为等截面结构,它对后背门饰板进行覆盖后会留下台阶状明显界限,影响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后背门密封条,在雨量较大时可以避免大量雨水进入隔水边与钣金边结合处,从而避免雨水向车厢内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后背门密封条,包括具有中空内腔的密封部以及与后背门开口处周缘的钣金边相连接的U型的安装部,在安装部一侧面上设有与钣金边密封结合的隔水边,在其另一个侧面上设有覆盖于后背门饰板的遮盖边;在隔水边与密封部之间的安装部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导流体,该导流体沿安装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顶端接近钣金边。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隔水边包括设置在安装部末端的短隔水边以及在安装部接近末端部位的长隔水边。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遮盖边的末端为截面厚度逐渐缩小的变截面结构。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遮盖边末端为变截面的海绵胶。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导流体具有向隔水边方向的倾斜角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在于:通过导流体对雨水的阻挡作用,使得大部分雨水在密封部以及导流体之间流动,只有极少量的雨水可以越过导流体的顶端到达隔水边与钣金边的密封处,因此有效的避免了雨水向车厢内泄漏;通过将隔水边设置为短隔水边和长隔水边,实现了与钣金边的两道密封,增强了密封的效果;遮盖边末端为厚度缩小的结构,可以淡化遮盖边与后背门饰板的界限,提高美观效果;遮盖边末端选用海绵胶,提高了遮盖边的柔韧性,易于安装;导流体设置向隔水边方向的倾斜角度,有利于雨水的尽快流动排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10、密封部;11、中空内腔;20、安装部;21、长隔水边;22、短隔水边;23、遮盖边;24、导流体;25、海绵胶;30、钣金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车辆后背门密封条,包括具有中空内腔11的密封部10和与该密封部10相连接的U型的安装部20。
安装部20用于与后背门开口处周缘设置的槽型钣金边30相连接,在安装时,可以将钣金边30卡入安装部20的中间。安装部20的一侧面末端安装有与钣金边30密封结合的短隔水边22,在该侧靠近末端的地方还设有与该短隔水边22紧邻的具有相同密封作用的一个长隔水边21。安装部20的另一侧具有一个遮盖边23,该遮盖边23用于覆盖紧邻本车辆后背门密封条的后背门饰板。
在处于长隔水边21与密封部10之间的安装部20的外壁面上设置一导流体24,该导流体24沿着安装部20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且它的顶端接近与钣金边30。当后背门被关闭时,密封部10与车体相接触密封,雨水从车背门与车体之间的缝隙处流向该车辆后背门密封条,并从密封部10与导流体24之间的空间流下,由于导流体24的阻挡作用,大部分的雨水无法到达长隔水边21与钣金边30的结合处。将导流体24设置向隔水边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增大密封部10与导流体24之间的空间,更有利于雨水的流动。
遮盖边23的末端设置为截面厚度逐渐缩小的变截面的海绵胶25,从外观上看来可以与被覆盖的后背门饰板逐渐过渡,能够提高外观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0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型环境信息采集系统
- 下一篇:变电站SF6气体压力监测与统计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