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接触器触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8999.3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触头。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传统的交流接触器触头未折弯前的形状为长条形,由一前侧边、一后侧边和两条长侧边围接而成,前侧边与后侧边相互平行,两长侧边对称设置于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的两侧,两长侧边的前端为对称向内倾斜的斜边,所述后侧边中部上还开设有一个向内凹陷的螺栓固定缺口,且所述螺栓固定缺口的深度小于长侧边前端上斜边的长度,但由于传统交流接触器触头上的螺栓固定缺口由两条垂直于后侧边的缺口侧边和连接两缺口侧边的半圆形缺口底边构成,且两缺口侧边之间的间距小于前侧边长度,因此这样的结构设置在交流接触器触头批量剪裁下料时,交流接触器触头只能依次分开排列剪裁,而无法将交流接触器触头的前端与后端相插配进行套裁,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加工的时候可以大大节省原材料,并且性能保持不变的新型结构的交流接触器触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交流接触器触头,包括未折弯前呈长条状的触头本体,所述的触头本体包括一前侧边、一后侧边和两条长侧边,所述的前侧边与后侧边相互平行,两长侧边对称设置于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的两侧,两长侧边的前端为对称向内倾斜的斜边,所述后侧边中部上开设有一个向内凹陷的螺栓固定缺口,且所述螺栓固定缺口的深度小于长侧边前端上斜边的长度,所述的螺栓固定缺口由两条对称设置的缺口侧边和连接两缺口侧边的缺口底边构成,两缺口侧边分别与两长侧边前端上的两斜边一一对应平行,且两缺口侧边之间的外端间距大于内端间距,两缺口侧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前侧边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所述的螺栓固定缺口是由两条对称设置的缺口侧边、及连接两缺口侧边的缺口底边构成,且两缺口侧边分别与两长侧边前端上的两斜边一一对应平行,两缺口侧边之间的外端间距大于内端间距,两缺口侧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前侧边的长度,因此在交流接触器触头批量剪裁下料时,可将位于后排的触头本体前端部分容置于位于前排的另一触头本体后端上的螺栓固定缺口内,进而实现若干个交流接触器触头相互插配套裁,大大地节省了交流接触器触头加工时所需的原材料,同时由于交流接触器触头上的螺栓固定缺口只用于与螺栓配合固定,因此适当地改变其形状,不会对交流接触器触头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两缺口侧边的缺口底边与前侧边平行设置,且缺口底边的长度与前侧边的长度相等。
采用上述结构,可使触头本体后端上的螺栓固定缺口的形状及大小都与触头本体最前端完全吻合,因此可进一步节省加工时所需的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配套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给出了一种交流接触器触头,包括未折弯前呈长条状的触头本体1,所述的触头本体1包括一前侧边11、一后侧边12和两条长侧边13,所述的前侧边11与后侧边12相互平行,两长侧边13对称设置于前侧边11和后侧边12之间的两侧,两长侧边13的前端131为对称向内倾斜的斜边,所述后侧边12中部上开设有一个向内凹陷的螺栓固定缺口121,且所述螺栓固定缺口121的深度小于长侧边前端131上斜边的长度,所述的螺栓固定缺口121由两条对称设置的缺口侧边1211和连接两缺口侧边1211的缺口底边1212构成,两缺口侧边1211分别与两长侧边前端131上的两斜边一一对应平行,且两缺口侧边1211之间的外端间距大于内端间距,所述连接两缺口侧边1211的缺口底边1212与前侧边11平行设置,且缺口底边1212的长度与前侧边11的长度相等,因此在交流接触器触头批量剪裁下料时,可将位于后排的触头本体1前端部分容置于位于前排的另一触头本体1后端上的螺栓固定缺口121内,进而实现若干个交流接触器触头相互插配套裁,大大地节省了交流接触器触头加工时所需的原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兆正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8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下一篇:敞开式温度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