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电机驱动的精密计量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387.2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0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17/03 | 分类号: | F04B17/03;F04B13/00;F04B4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电机 驱动 精密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计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波电机驱动的精密计量泵。
背景技术
计量泵在化工行业、化学药剂行业、原油天然气行业、清洗行业、纺织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电机驱动的隔膜计量泵工作时,电机驱动蜗轮蜗杆带动曲轴转动,曲轴通过连杆将旋转运动转换为柱塞的往复运动。这种传动装置不仅设计复杂而且其本身的误差影响了计量泵的精密性。这种计量泵误差一般在百分之一以上。随着工业发展和进步,计量泵的精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电磁驱动的隔膜计量泵以电磁铁产生脉动驱动力,虽然省却了电机和变速机构,但只能驱动小量程低压计量泵。另外,传统的隔膜计量泵工作时,当需要改变泵的流量时,需手动旋转调节轮,该方法不能精确控制泵的流量。随着人们对生产工艺过程指标和自动化程度要求的普遍提高,这种手动调节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声波电机驱动的精密计量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超声波电机驱动的精密计量泵,它主要由物料入口管、物料出口管以及固定在计量泵外壳内的入口单向阀、排气阀、隔膜、物料室、液压室、出口单向阀、推杆、补油阀、泄压阀、润滑油入口管 、柱塞、柱塞外壳、超声波电机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所述物料室、液压室和柱塞外壳一体形成;隔膜固定在物料室和液压室之间;物料室通过入口单向阀与物料入口管连接,通过出口单向阀与物料出口管连接;排气阀与物料室连接,补油阀和泄压阀分别与液压室相连,润滑油入口管与柱塞外壳相连;柱塞置于柱塞外壳内,一端与推杆相连,另一端与超声波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控制系统由单片机以及与单片机相连的显示屏、键盘、报警器、隔膜压力传感器、膈膜破损传感器和油压传感器组成;隔膜压力传感器和膈膜破损传感器分别固定在隔膜两侧,油压传感器固定在物料室内壁底部;超声波电机的驱动电路与单片机相连;补油阀与单片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超声波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实现大容量、高精度的计量;采用单片机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控制特性好,噪音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物料入口管1、入口单向阀2、排气阀3、隔膜4、物料室5、液压室6、出口单向阀7、物料出口管8、推杆9、补油阀10、隔膜压力传感器11、膈膜破损传感器12、泄压阀13、润滑油入口管14 、柱塞15、柱塞外壳16、计量泵外壳17、油压传感器18、超声波电机19、驱动电路20、单片机21、显示屏22、键盘23、报警器24、离心机25、排入管26、搅拌机27、物料储存箱28、搅拌棒29、输送管30、球形阀门31、过滤器32、超声波电机驱动的精密计量泵33、压力表34、排出管3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超声波电机驱动的精密计量泵主要由物料入口管1、物料出口管8以及固定在计量泵外壳17内的入口单向阀2、排气阀3、隔膜4、物料室5、液压室6、出口单向阀7、推杆9、补油阀10、泄压阀13、润滑油入口管14 、柱塞15、柱塞外壳16、超声波电机19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物料室5、液压室6和柱塞外壳16一体形成;隔膜4固定在物料室5和液压室6之间。物料室5通过入口单向阀2与物料入口管1连接,通过出口单向阀7与物料出口管8连接,排气阀3与物料室5连接,补油阀10和泄压阀13分别与液压室6相连,润滑油入口管14与柱塞外壳16相连。柱塞15置于柱塞外壳16内,一端与推杆9相连,另一端与超声波电机19的输出轴相连。控制系统由单片机21以及与单片机21相连的显示屏22、键盘23、报警器24、隔膜压力传感器11、膈膜破损传感器12和油压传感器18组成;隔膜压力传感器11和膈膜破损传感器12分别固定在隔膜4两侧,油压传感器18固定在物料室5内壁底部。超声波电机19的驱动电路20与单片机21相连。补油阀10与单片机2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3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角组合螺柱
- 下一篇:微细重金属矿物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