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孔式板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7266.8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5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昌;潘继先;苑庆迪;徐丹辉;邱广涛;林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口安偌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孔 式板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蓄电池电极用板栅,尤其涉及一种冲孔式板栅。
背景技术
板栅是铅蓄电池的重要组件,其作用是:支撑活性物质,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传导和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活性物质上。板栅结构主要包括:边框、极耳、竖肋、与竖肋相交的横肋。边框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板栅在涂膏过程中变形、撕裂;对于正极板栅还要求寿命终止时仍有金属保留,以维持极板的主要形状;当然也有导电作用,特别是两侧和上边框。竖肋主要是传递电流。横肋主要功能是与竖肋连接,用以支撑活性物质。极耳用以焊接同名极板的并联。
传统板栅制造技术得到的板栅结构,竖、横肋条均匀分布,使电流的分布极不均衡,在极耳区具有较大的电压降损失,而极板下部的活性物质利用率不高。这种构型的另一缺点是横肋过密,横肋的截面积与竖肋相近。既使极板的含铅膏减小,即减小铅膏与板栅的质量比,又不利于电流沿竖肋向极耳区传递。
板栅制造是铅蓄电池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技术,采用连续铸带机生产连续铅或铅合金带,并结合金属冲压技术生产连续冲压板栅是铅酸铅蓄电池板栅制造的新技术。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电池制造商所关注。铅蓄电池连续冲压板栅的基材是连续铸轧或连铸-辊压的铅或铅合金带,铅带表面非常光滑,因此连续冲压的板栅表面也非常光滑。在后续的涂膏过程中,板栅与铅膏的结合力较小,经常出现脱膏现象,电池性能较差,寿命较短,严重影响了连续冲压板栅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铅合金带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需要释放,卷绕的铅带非常紧密,即使经过24小时时效,内应力也难以完全消除。但在铅带开卷并经过连续冲压后,内应力会得到释放。导致连续冲压的板栅容易弯曲变形,影响后续的板栅收卷和连续涂膏以及板栅分切等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冲孔式板栅,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优化板栅结构;既增加板栅的表面粗造度又消除板栅的内应力,避免了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因为板栅的加工应力未能释放而产生的极板弯曲和形变;提高活性物质(铅膏)与板栅的结合力;增加板栅的持膏能力,进而提高铅蓄电池的综合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冲孔式板栅,包括边框、极耳、竖肋、横肋,其特征在于:竖肋的截面积大于横肋,横肋的厚度大于其高度。本实用新型所述横肋厚度,是指当板栅水平放置时,横肋水平截面前后两端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所述横肋高度,是指当板栅水平放置时,横肋竖直截面上下两端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竖肋为由极耳区向径向辐射的斜肋,极耳区横肋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极耳区横肋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板栅表面通过冲压形成凸起和凹陷。
进一步地,板栅表面通过辊压形成凸起和凹陷。
进一步地,板栅表面通过喷砂增大粗糙度。
进一步地,板栅表面通过冲压、辊压与喷砂结合处理,形成凸起和凹陷,同时增大粗糙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优化板栅结构,可以降低电压降,充分利用活性物质,改善铅蓄电池放电性能;通过冲压或辊压方法,使板栅表面形成凸起和凹陷,可以消除板栅在连续铸造和轧制冲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避免板栅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使板栅表面形成凸起和凹陷以及增大板栅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加横肋与活性物质(铅膏)的接触面积和结合力,进而提高铅蓄电池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经冲压处理的冲孔式板栅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是经辊压处理的冲孔式板栅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3是经喷砂处理的冲孔式板栅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中:1-极耳,2-边框,3-竖肋,4-横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以具体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冲孔式板栅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列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该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冲孔式板栅,包括边框、极耳、竖肋、横肋。竖肋的截面积大于横肋,竖肋为由极耳区向径向辐射的斜肋。极耳区横肋之间的间距小于远离极耳区横肋之间的间距,横肋的厚度大于其高度。板栅表面通过冲压形成凸起和凹陷。如图1所示,板栅经过冲压处理可以使其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得以释放,避免了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因为板栅的加工应力未能释放而产生的极板弯曲和形变,相对增加了板栅的厚度,板栅表面也得以粗化。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口安偌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营口安偌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7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