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气采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6963.1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3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华;姜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华 |
主分类号: | A61B5/154 | 分类号: | A61B5/15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气 采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气采血器。
背景技术
在医疗器械中,我们大量使用到一次性注射器,它主要有针筒、针头和活塞柄组成,针筒上设有安装针头的乳头,活塞柄上设有活塞,使用时要将针头套装在针筒端部的乳头上,通过活塞柄在针筒内的滑动达到注射的目的。在临床中,为了确定体内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判断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更好的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纠正电解质紊乱,指导临床用药等,都需要进行测量动脉血气,目前国内医院一般的做法如下:取2毫升的消毒干空针,装上针头,吸入每毫升含1500单位肝素溶液0.5毫升,来回推动针芯,使肝素液涂布于针筒内壁,然后针尖朝上,驱除针内气泡和多余的肝素液,采血时先用手指仔细触摸动脉搏动,辨清走向和深度,然后用碘酒和酒精棉球消毒皮肤,以左手指和中指固定动脉,右手持针筒将针尖经皮肤刺入动脉进行采血,完成后排除针筒内气泡,将针头刺入软木塞以隔绝空气,转动针筒使血液与肝素液充分混匀以防止凝血,以上过程不能精确控制肝素量,多则对血样形成稀释,少则会形成抗凝不充分,另外穿刺依靠外力抽血,随着国内的玻璃注射器消失,塑料用注射器的大量采用,因塑料表面的光滑度问题,导致在采血时针筒内部的活塞柄根本无法自弹,故在采血时需要手提活塞柄,结果易在采血过程中移动针头,对患者造成痛苦,也易形成溶血,使动脉穿刺成功率降低。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从美国、日本及丹麦等国家引进采血器,由于采血器为一次性使用,且造价昂贵,每支20元左右,甚至更高,此部分成本由患者承担,导致患者医疗负担太重,经济条件差者承受不起,因此研制开发一种造价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的血气采血器就是目前所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气采血器,在一次性普通注射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解决了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使造价成本低,性能可靠,降低了社会成本,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血气采血器,包括针筒、活塞柄和针头,针筒的一端设有乳头,针头套装于乳头上,活塞柄滑动安装于针筒的容腔内,活塞柄的一端设有活塞,活塞具有至少一个流通腔道,流通腔道内设有透气不透水的过滤膜,活塞表面上设有至少两条环形密封环,活塞上与活塞柄连接的一端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流通腔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针头的针尖部呈锐角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血气采血器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针头上的针孔的塞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针筒的容腔内壁上涂有肝素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针筒的容腔内设置有涂有肝素的纸片。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目前医疗上常用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对注射器的内部的活塞进行改造,即对活塞进行加长,在保证密封的基础上,在活塞上前端两个密封环后制作径向的排气孔,继续往后,在沿活塞的轴向的密封环上加工上凹槽,即排气槽,排气孔与排气槽即形成排气通道,这样就实现了采血时血液进入针筒,随着血液的进入,针筒内气体从排气通道中排出,实现了采血的功能,仅对注射器的活塞进行制作,其它模具不需要改变,制作成本低廉,不到目前国外注射器价格的二十分之一,节约了社会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由于针头的针尖部呈锐角状,更有利于刺入皮肤进行采血。。
由于设有密封针头上的针孔的塞体,可以防止针头采血后的污染及采血后针筒中血液与空气隔绝。
由于针筒内壁上涂有肝素剂或在针筒的容腔内设有涂有肝素的纸片,对血液起到抗凝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血气采血器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血气采血器中的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血气采血器中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筒,2.针头,3.活塞柄,4.活塞,5.乳头,6.密封环,7.流通腔道,8.过滤膜,9.排气通道,10.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华,未经李国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6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门杆部数控无心磨床结构
- 下一篇:结合作为服务的信息的语义更新和自适应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