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铲刀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推土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86950.4 | 申请日: | 201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9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赵建军;杨海清;沈彦斌;王建;张升贵;谭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3/85 | 分类号: | E02F3/85;F15B11/04;F15B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272073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铲刀 控制系统 应用 系统 推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推土机的铲刀控制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系统的推土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推土机通常采用铲刀控制系统来控制铲刀的上升或下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推土机的铲刀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简要介绍这种结构的铲刀控制系统在工作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该铲刀控制系统包括先导手柄图中未示出、快降阀1′和液压缸2,铲刀与液压缸2的活塞杆23连接。快降阀1′的第一油路11与液压缸2的无杆腔21连通,快降阀1′的中部设置有阀套阀套15′和阀芯,阀套15′上设有节流口,液压缸2的有杆腔22通过该节流口与快降阀1′的第二油路12连通。上述铲刀控制系统具有如下工作过程:
①当操作先导手柄到第一工作位置时,快降阀1′的第一油路11为供油油路,其第二油路12为回油油路。液压油从快降阀1′的第一油口A流到液压缸2的无杆腔21,并推动活塞向有杆腔22一侧移动,同时液压缸2的有杆腔22内的液压油被推出进入快降阀1′的阀套15′内部,再由阀套15′的节流口C、第二油口B流回油箱。随着有杆腔22的压力逐渐增大,液压油的流动受到上述节流口C的限制,导致节流口C的前后产生压差。当有杆腔22的油液压力逐渐增大到足以克服弹簧14的弹力时,液压油向前压缩弹簧14并推动阀芯13′向前移动,使阀芯13′的后沿移动至供油油路内端的后沿的前侧,阀套15′内部与供油油路接通,即液压缸2的有杆腔22和无杆腔21的油路接通,从有杆腔22流出的一部分液压油进入无杆腔21,起到增加铲刀的下降速度的作用。
然而,由于铲刀的重力较大,其下降时产生的惯性也大,使有杆腔22的液压油更多地进入无杆腔21,使铲刀的下降速度进一步增加,当无杆腔21的压力完全克服弹簧14的弹力时,阀芯13′的开度将保持最大,导致常常发生液压缸2失速的现象,即液压缸2的活塞杆23突然下落,带动铲刀突然下落,造成下降不可控,铲刀落地后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影响铲刀和液压缸2的密封件的使用寿命,也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
②当操作先导手柄到第二工作位置时,快降阀1′的第二油路12为供油油路,其第一油路11为回油油路。液压油从快降阀1′的第二油口B、节流口C流到液压缸2的有杆腔22,并推动活塞向无杆腔21一侧移动,带动铲刀向上提升,同时液压缸2的无杆腔21内的液压油流经快降阀1′的第一油口A回到油箱。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现有的铲刀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使其降低液压缸的活塞杆向有杆腔的移动速度,避免铲刀在下降时发生强烈冲击,提高铲刀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铲刀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用于推土机的铲刀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降低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其有杆腔的移动速度,避免铲刀在下降过程中产生强烈冲击,提高铲刀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铲刀的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铲刀控制系统的推土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推土机的铲刀控制系统,包括调速阀和液压缸,所述调速阀设有分别与所述液压缸的无杆腔、有杆腔连通的第一油路、第二油路,所述调速阀中部设有主阀芯和设于所述主阀芯前端的弹簧;所述主阀芯上设有可变节流口,所述无杆腔通过所述可变节流口与所述第二油路的内端连通;所述可变节流口的前沿设于所述第二油路的内端前沿的前侧,所述可变节流口的后沿设于所述第二油路的内端前沿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主阀芯的后端内部设有节流阀芯,所述节流阀芯中部设有固定节流口,所述固定节流口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可变节流口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固定节流口包括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横截面积沿从后到前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主阀芯的后端内部设有分别用于限制所述节流阀芯的前端位置、后端位置的前限位部件、后限位部件,所述前限位部件和所述后限位部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节流阀芯的前后长度;且所述节流阀芯的外周还设有前后延伸的通油槽,当所述节流阀芯处于前端位置时,所述通油槽与其前侧的内部空腔断开;当所述节流阀芯处于后端位置时,所述通油槽与其后侧的内部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前限位部件为设于所述主阀芯上向内凸出的凸起环,所述凸起环的内径小于所述通油槽的槽底到所述节流阀芯的圆心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后限位部件为设于所述主阀芯内部的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的内径大于所述通油槽的槽底到所述节流阀芯的圆心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6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