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橡胶注制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85488.6 | 申请日: | 201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6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蔡恩富;罗潇;陈建华;曾绍贵;周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耀盛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9/26 | 分类号: | B29C39/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7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橡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制模具,特指一种硅橡胶注制模具。
背景技术:
具有伞裙结构的输配电附件,例如空心绝缘子、互感器、穿墙套管等,大都用硅橡胶注制模具制造。这种硅橡胶注制模具包括两组对称的模芯组,每组模芯组由多个紧密排列的模芯块组成,模芯块开设有伞裙成型腔,用以在注胶时形成所制产品的伞裙结构。在已有技术中,模芯块是被一个呈半包围结构的外模框紧密包围,在外模框的包围腔内开有多个凹槽,一个凹槽嵌入一个模芯块,且配合紧密,在外模框内设有电热丝,以提供硅橡胶材料硫化所需的温度。已有的这种硅橡胶注制模具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外模框呈半包围结构,体积大且笨重;2、由于模芯块被外模框半包围,因此对于不同尺寸的模芯块必须配置不同尺寸的外模框,消耗人力和物力,增加材料和加工成本;3、模芯块与外模框包围腔内的凹槽配合紧密,需用锤子将模芯块敲入凹槽内,拆修时取出模芯块非常困难;4电热丝藏在外模框内,离模芯块的伞裙成型腔较远,传热效率低,从而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减小体积、降低原料和加工成本、易于拆装模芯块的硅橡胶注制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本硅橡胶注制模具包括两组对称的模芯组,每组模芯组由多个紧密排列的模芯块组成,模芯块开设有伞裙成型腔,所述模芯块固定于一底板上,且至少在头、尾两个模芯块内开设有能容纳发热体的空腔;所述模芯块与底板的接触面处开设有对应的定位槽,定位槽内卡嵌有定位条,所述模芯块由钩状压块扣紧于底板上,钩状压块与底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于相邻的模芯块之间设有定位销。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排用于固定钩状压块的螺丝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体积小、重量轻,降低了材料和加工成本,易于拆装模芯块。
2、可将用于提供硫化过程所需温度的发热体置于模芯块的空腔内,使发热体离模芯块的伞裙成型腔较近,传热效率高。
3、在注制特长的产品时,可方便更换排列在尾端的模芯块,使分段注制技术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从图1的A向看到的两个模芯块之间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从图1的B向看到的单个模芯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本硅橡胶注制模具包括两组对称的模芯组。
上述每组模芯组由多个紧密排列的模芯块组成,各模芯块开设有伞裙成型腔5,模芯块1、2、3、4固定于一底板6上;各模芯块与底板6的接触面处开设有对应的定位槽7、8,定位槽7、8内卡嵌有定位条9。模芯块1、2、3、4由钩状压块10扣紧于底板6上,钩状压块10与底板6之间通过螺丝11固定。为了使模芯块之间的相互位置更加精确,于相邻的模芯块之间设有定位销。如图2所示,模芯块4的定位销13插入模芯块3的定位孔14内,其它模芯块之间的定位销结构与此相同,为表示清楚,图2将模芯块4与模芯块3分离。
上述底板6上开设有多排用于固定钩状压块的螺丝孔,这样便于在底板6上固定不同尺寸的模芯块。
本实施例在所有的模芯块内开设有能容纳发热体的空腔12,如图3所示。如果模芯块的数量较少,也可只在头、尾两个模芯块4、4内开设有能容纳发热体的空腔12。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耀盛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耀盛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5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