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铜套脱落变形的导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5388.3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9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邬赛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6 | 分类号: | F16F9/3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315192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铜套 脱落 变形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减震器的导向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的主要部件,包括缸体,一端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杆,与缸体配装的端盖,置于缸体内装在活塞杆上且与活塞杆紧密配合的刮油密封,导向座,紧压在导向座内的衬套,液压缸。减震器是一种阻尼元件,为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对车辆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转向操作性和通过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导向器对汽车减震器中活塞杆的运动起导向作用,并承受活塞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侧向力。导向器内衬有一个导向套,导向套通常为铜套,铜套与导向器紧密贴合,并直接与活塞杆接触。当减震器工作时,活塞的往复运动和重力因素,使铜套容易移位脱落,且易变形,并加速导向器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铜套脱落变形的导向器,通过在导向器下表面设置防脱台阶,在安装铜套之后,将防脱台阶打平使其伸向通孔内侧,使其对铜套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并能防止铜套在减震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
一种防止铜套脱落变形的导向器,包括设有通孔的导向器本体,所述导向器本体上部设有油封凹槽和均匀分布的多个油槽,导向器下表面上还设有防脱台阶,所述防脱台阶设在通孔边缘。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防脱台阶的径向截面为圆环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防脱台阶的轴向截面为沿轴线对称的直角三角形。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防脱台阶的轴向截面为沿轴线对称的直角梯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设置在导向器下表面的防脱台阶在打平后,能够有效防止铜套脱落和变形。
2.防脱台阶轴向截面为沿轴线对称的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时,打平时操作简便易施力,且成品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向器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导向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导向器的仰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防脱台阶打平后的导向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防脱台阶打平后的导向器的仰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导向器的轴向剖视图;
附图标明列表:
1-导向器本体, 2-通孔,
3-油封凹槽, 4-油槽,
5-导向器下表面, 6-铜套,
7-防脱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止铜套脱落变形的导向器,包括导向器本体1,所述导向器本体1中设置有通孔2,导向器安装在减震器当中时,通孔中还安装与通孔内径相适应的铜套6,减震器中的活塞杆从通孔2中穿过。导向器本体上部设有油封凹槽3和均匀分布的三个油槽4。如图3所示,导向器下表面5上还设有环形防脱台阶7,所述防脱台阶7设在通孔边缘。防脱台阶7的径向截面为圆环形,防脱台阶的轴向截面为沿轴线对称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当将铜套6嵌入通孔内后,将防脱台阶7打平并使其伸向通孔内侧,如图4、图5所示,防脱台阶变成扁平的环形薄片托住铜套,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在减震器工作过程中,铜套6向下滑落时,打平后的防脱台阶7对铜套产生向上的承托力,从而有效防止铜套脱落,打平的防脱台阶7还能有效保护铜套下端,防止铜套受挤压变形。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例中的导向器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防脱台阶的轴向截面为两个沿轴线对称的直角梯形,打平时操作简便易施力,且成品率高。
同理,防脱台阶的轴向截面也可为其他易于打平的常规形状。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恒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53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