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滑动桌面的综合性多媒体讲台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85035.3 | 申请日: | 201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6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晨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B19/00 | 分类号: | A47B19/00;A47B21/04;A47B13/00;A47B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滑动 桌面 综合性 多媒体 讲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有滑动桌面的综合性多媒体讲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改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多媒体设备的增加,会带来新的问题,如果占用讲台的桌面面积,会使得讲台空间拥挤不堪;如果另外设置独立于讲台的多媒体,会使得教室的可活动空间进一步的减少,并且会有较大的额外经费支出;这些都会影响学校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问题,在传统讲台形式的柜式桌体上增加两个分别可以左、右移动的滑盖,并将多媒体设备整合到柜式桌体内,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设计一种带有滑动桌面的综合性多媒体讲台,包括左滑盖、右滑盖、柜式桌体、滑盖锁具、散热口、 显示器、设备控制按键、刷卡输码装置。在一个柜式桌体的上方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左滑盖和右滑盖。柜式桌体的台面的左半部设为斜面,柜式桌体的台面的右半部设为平面。柜式桌体的台面的斜面的左侧嵌设一个显示器,斜面的右侧嵌设设备控制按键。在柜式桌体的前面左上侧设有一个可翻开门板,可翻开门板内的柜式桌体设有内腔,内腔内设有多媒体服务器。在柜式桌体的前面左下侧、可翻开门板下方的位置设有散热口,散热口内的柜式桌体内设有另一内腔,另一内腔内设有音箱。在柜式桌体的后面,设有高低音喇叭出声口。在柜式桌体的前面的右上侧设有刷卡输码装置。在柜式桌体上方的左滑盖和右滑盖的闭合处设有滑盖锁具。左滑盖和右滑盖分别呈直角形。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在传统的柜式桌体讲台上增加两个直角形滑盖,可以分别向左、向右移动;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可以滑开滑盖;结合多媒体设备和讲台桌面,可高效利用空间,充分利用讲台桌面,并节省教学设施经费;采用了锁具、刷卡输码装置和磁卡三种开锁方式,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盖打开状态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柜式桌体的台面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参见图3,1为左滑盖,2为右滑盖,3为柜式桌体,5为斜面,6为可翻开门板,7为散热口,8为显示器,9为设备控制按键,10为刷卡输码装置。
参见图2,4为滑盖锁具。
参见图6,11为高低音喇叭出音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高效利用空间、充分利用讲台桌面,分别作如下方案,参见图1至图6。
柜式桌体3的前面设有两条滑动轨道,分别供左滑盖1、右滑盖2滑动;在柜式桌体3和左滑盖1、右滑盖2连接处分别设有直线轴承滑轨。左滑盖1、右滑盖2可以分别向左、向右滑动,并且在两个滑盖的棱角处有倒角工艺处理。在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时候,关上左滑盖1和右滑盖2使得其和柜式桌体成为一个整体,可以作为传统的柜式讲台使用。
柜式桌体3台面上的斜面5,其上嵌设一台显示器8,该显示器8可以在65度角的范围内任意翻转、固定。柜式桌体3台面上左侧的斜面5上的设备控制按键9有开机、关机、音量调节功能。在可翻开门板6内部的柜式桌体3设有内腔,可以放置多媒体服务器。在可翻开门板6下方位置的散热口7内,柜式桌体3内设有另一内腔,用于放置音箱,如50W保真音箱。在柜式桌体3的后面设高低音喇叭出音口11,防止声音共振,便于音箱对外传输声音。
本实用新型采用锁具、输入密码和磁卡三种开锁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滑盖锁具4设于左滑盖1和右滑盖2闭合处,可以使用钥匙来开锁。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刷卡输码装置10,既可以通过按键输入密码来开锁,也可以用IC卡来刷卡开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理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5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