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弧形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3709.6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刘三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59 | 分类号: | B22D11/059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娄底市兴娄专利事务所 43106 | 代理人: | 邬松生 |
地址: | 4175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形 方坯连铸 结晶器 铜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铜管,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全弧形(165mm×165mm)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
背景技术
在现代炼钢生产中,钢液连铸是普遍而又致关重要的一道工序,依据钢液在模内凝固机理,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技术是钢液凝固成型、铸坯质量控制以及连铸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方坯连铸生产过程中,结晶器铜管内初生坯壳的厚度制约连铸拉坯速度,初生坯壳的均匀性制约铸坯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初生坯壳整体结构决定了连铸生产的事故率,而且结晶器铜管的消耗是连铸生产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之一。在本实用新型之前,由于连铸结晶器铜管内腔的形状及几何尺寸的欠缺,致使连铸结晶器铜管使用寿命短,生产成本高,维修更换频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加工制造、零溢漏、高拉速下确保连铸坯质量及延长铜管使用寿命的全弧形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全弧形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长度以连铸机水平半径为分界线依连铸机弧形方向分上部段L1和下部段L2,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L1∶L2=45∶55,按连铸机结晶器铜管总长度与连铸坯断面选择铜管内腔整体倒锥度Δ=1.6mm,在结晶器铜管长度方向上分成有数量大于1的等长段,每段的倒锥度Δi=Ai-Ai+1=Bi-Bi+1。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全弧形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技术效果在于:
①对(165mm×165mm)方坯连铸结晶器,可增加全弧形铜管的长度,实现连铸生产的高拉速,连铸拉速可达到3.0~3.3m/min,零溢漏。
②由于所述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长度是以连铸机水平中心线呈不对称布置,上部分短,下部分长,便于技术改造及实际操作。
③结晶器铜管内腔形状合理,有利于减轻铜管内表磨擦,提高铜管使用寿命2~ 3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弧形方坯连铸结晶器铜管的剖视示意图,亦为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
图2为图1的左侧(或右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结晶器铜管长度以连铸机水平半径为分界线,依连铸机弧形方向上部分长度为L1,下部分长度为L2,L1与L2的关系为L1∶L2=45∶55,按连铸机结晶器铜管总长度与连铸坯断面(165mm×165mm)选择合理的铜管内腔整体倒锥度Δ,就(165mm×165mm)连铸坯断面而言取Δ=1.60mm,其中Δ=A01-A11=B01-B11,即在结晶器铜管长度方向上分成有数量大于1的等长段,就本实用新型而言分成10等长段取名为A01-A02段、A02-A03段、A03-A04段、A04-A05段、A05-A06段、A06-A07段、A07-A08段、A08-A09段、A09-A10段和A10-A11段或B01-B02段、B02-B03段、B03-B04段、B04-B05段、B05-B06段、B07-B08段、B08-B09段、B09-B10段以及B10-B11段,每段的倒锥度为Δi,取Δi=Ai-Ai+1=Bi-Bi+1,其中i=1~10。如Δ3=A3-A4=B3-B4,其它类推。例如结晶器铜管内腔整体倒锥度Δ=A01-A11=B01-B11=1.6mm,在Δ=1.6mm前提下,Δ01=0.28mm,Δ02=0.23mm,Δ03=0.20mm,Δ04=0.18mm,Δ05=0.16mm,Δ06=0.15mm,Δ07=0.14mm,Δ08=0.13mm,Δ 09=0.13mm,Δ10=0.00mm。这种合理的总体倒锥度适应连铸高拉速生产,实现零溢漏的目的,而特殊的分段倒锥度可确保高拉速下连铸坯质量,减轻铜管内表磨损,提高了铜管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3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