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对进入电气设备油膨胀箱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3432.7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3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李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进入 电气设备 膨胀 空气 进行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空气干燥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对进入电气设备油膨胀箱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电气设备中,比如充油变压器、扼流圈或分接开关中通常设有一个油膨胀箱,用于补偿由于温度变化而引起的绝缘油的体积变化。为了使吸入油膨胀箱的空气中的湿度低于某设定值,设置一空气干燥装置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干燥。现有技术的这种干燥装置一般是通过设置可再生的干燥剂对吸入膨胀箱油箱中的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剂吸湿饱和后,再通过电加热装置(一般为阻抗发热)对吸湿饱和的干燥剂进行再生以便重复使用。在对干燥剂进行再生时,为了防止加热产生的湿空气进入油膨胀箱,一般在通道关闭状态下进行,但这个时段中油膨胀箱的膨胀或收缩无法释放,待对干燥剂再生干燥完毕打开关闭通道瞬间外界空气产生一个快速的回流或内部气体冲出,达不到干燥的效果且不安全;其后改进的技术是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去掉了电磁阀,即在对干燥剂进行再生加热时不对通道进行封闭,而是另设置一个测试元件(压力传感器)对油膨胀箱中流出或吸入空气的状态进行监控识别,空气从油膨胀箱中流出或没有气流时才启动对干燥剂的再生加热。干燥剂加热再生时,仅靠加热时水蒸汽的凝结流出使干燥剂完成再生,这一过程耗时长,干燥效率不高。同时目前技术不可避免的还存在以下缺陷:一种情况是当空气从油膨胀箱中流出或没有气流、干燥剂处于加热再生过程中,此时又假设空气转为由外界进入油膨胀箱,此时加热再生过程应即停止,而此时因加热而烘出的湿空气仍大量存在于干燥器内,从而导致湿空气被吸入油膨胀箱中。还有一种情况是:假设空气由外界进入油膨胀箱,而此时湿度传感器测得的湿度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极限值,则湿空气仍会不断被吸入油膨胀箱,直到空气转为由油膨胀箱流出或没有气流状态为止。这两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也是目前这种技术的致命缺陷。另外这种用于对进出空气流动状态进行判断的压力传感器的精度很高,因此其价格非常昂贵。本申请人在该申请之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了一个一种更可靠、干燥效率高且无须对是否存在怎样流向的气流进行判断的装置用于对进入电气设备油膨胀箱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装置,其依赖干燥的热空气强制对流来对干燥剂进行再生处理,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待再生干燥剂的周边,通过加热其周围的空气,形成热空气,然后通过吹风或引风机形成流动的热空气来对待再生干燥剂进行再生处理。这种方式由于采取的是通过加热空气间接加热待再生的湿的干燥剂的方式,加热能耗比较大,成本较高,因此本发明为了克服加热能耗比较大、成本较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干燥装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更可靠、干燥效率高、热耗能较低,且无须对是否存在怎样流向的气流进行判断的装置用于对进入电气设备油膨胀箱空气进行干燥的空气干燥装置。
本发明的空气干燥装置,它包括一个上盖1、一个下盖2和一个位于上、下盖之间与上、下盖密封连接或与其中之一成为一体的第一外壳3,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外壳3中,设置有一个充有可让空气流通的固体干燥剂4的圆筒5,圆筒5的上端面与上盖1密封连接,圆筒5的内壁6和外壁7具有可让空气通过的孔8,固体干燥剂4设置在圆筒内外壁之间的夹层中,其为多孔疏松状或颗粒状可让空气流过的可再生恢复到吸湿状态的介质,所述上盖1具有一上连接部件9,所述上连接部件9有具有与油膨胀箱连接的部位并设有通向油膨胀箱的上通道10,该上通道10与圆筒的内筒通道11相通,在上通道10或圆筒的内筒通道11中设有一个可检测干燥剂4周围空气湿度的湿度传感器12,所述的下盖2设有至少一个与圆筒外壁7和第一外壳3形成的夹层通道相通的孔1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干燥空气气流发生装置14,其产生干燥的空气气流通过圆筒的内壁6上的孔8流经筒内的固体干燥剂4,再通过外壁7上的孔8流出,同时在圆筒的内壁6和外壁7之间的固体干燥剂4中设有加热装置15,当湿度传感器12检测到一大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极限湿度值时,激活并开启加热装置15、干燥空气气流发生装置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瑞达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3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