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运输塔筒的双向双驱拖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3209.2 | 申请日: | 201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7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庆;肖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亚捷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40 | 分类号: | B60P3/40;B62D4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7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运输 双向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机运输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风力发电机塔筒的双向双驱拖车。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风力发电机的塔筒时,一般将塔筒直接固定在Z型高低板上,且塔筒的大径端朝前,而塔筒的小径端朝后,并悬空大约15m。同时,Z型高低板不具备转向功能,该Z型高低板由具备转向功能的普通牵引车牵引。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我们发现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来运输塔筒存在如下不足:
1、由于塔筒的小径端悬空大约15m,这样就导致Z型高低板的后扫空面积大,又由于Z型高低板不具备转向功能,而普通牵引车的转向角度又比较有限,这样就导致Z型高低板的转弯半径比较大,要求道路的弯道半径不能太小。如果道路的弯道半径过小,想要通过时就需要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进行改造,而改造道路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拆迁赔偿、施工,这样就导致改造周期长,成本高;
2、由于Z型高低板只由一个自行式运梁车牵引,牵引力较小,而塔筒又比较重,爬坡时就显得很费力,爬坡能力差,这样就要求道路的坡度不能过大。一旦道路的坡度超过6°,现有的Z型高低板就无法爬上去,这时又需要对道路的坡度进行改造,这也同样会涉及拆迁赔偿、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运输塔筒的双向双驱拖车,以有效减小转弯半径,并提升爬坡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运输塔筒的双向双驱拖车,包括自行式运梁车(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自行式运梁车(1)前、后对称设置,这两个自行式运梁车通过水平设置的平板(2)相连,该连接平板位于自行式运梁车(1)的上方,且平板(2)下板面前部的牵引销与前面一个自行式运梁车(1)顶面后部的鞍座相铰接,而平板(2)下板面后部的牵引销与后面一个自行式运梁车(1)顶面前部的鞍座相铰接;在所述平板(2)的上板面设有一组用于支撑塔筒的弧形支撑块(3),该弧形支撑块的开口朝上,且弧形支撑块(3)由前往后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自行式运梁车(1),这两个自行式运梁车通过水平设置的平板(2)相连,该连接平板位于自行式运梁车(1)的上方,且平板(2)下板面前部的牵引销与前面一个自行式运梁车(1)顶面后部的鞍座相铰接,而平板(2)下板面后部的牵引销与后面一个自行式运梁车(1)顶面前部的鞍座相铰接;在所述平板(2)的上板面设有一组用于支撑塔筒的弧形支撑块(3),该弧形支撑块的开口朝上,且弧形支撑块(3)由前往后并排设置。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来运输风力发电机的塔筒时,先将塔筒放置在弧形支撑块(3)上,该塔筒的小径端朝前,其大径端朝后,且塔筒的小径端和大径端均悬空大约7m,最后通过绳索将塔筒固定在平板(2)上。与传统的塔筒运输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大幅减小了后扫空面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两个自行式运梁车(1),运输过程中可采用同向驾驶、车头变车尾等方式来配合驾驶这两个自行式运梁车(1),这样就能大幅增加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角度,从而减小本拖车的转弯半径,降低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要求,这样也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常对道路的弯道半径进行改造,进而避免了改造道路带来的麻烦。
另外,由于本拖车采用了两个自行式运梁车(1),与现有结构只采用一个自行式运梁车(1)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可有效提升本实用新型的爬坡能力,使本拖车能够轻松地爬坡,且本拖车能通过的道路坡度由原来的6°提高到现在的14°,这样也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常对道路的坡度进行改造,从而避免了改造道路带来的麻烦。
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小了转弯半径,并同时提升了爬坡能力,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性,降低对道路的弯道半径和坡度要求,同时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经常对道路的弯道半径和坡度进行改造,能方便、快捷地运输风力发电机的塔筒,非常好地克服了传统塔筒运输方式的不足,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且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制造及使用成本都比较低,特别适于在风力发电机塔筒的运输中大力推广运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支撑块(3)的数目为8块,该弧形支撑块(3)的数目适中,既能很好地支撑塔筒,而能防止浪费过多的弧形支撑块(3)。当然,我们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弧形支撑块(3)的数目做适当增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具体数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亚捷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亚捷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32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校验矩阵的构造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振动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