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3023.7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0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飞雅;高黄晓;黄柏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 | 分类号: | G06F3/02;H01H13/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输入装置,尤指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
背景技术
为了提供键盘输入的方便性,针对电脑使用的键盘,尤其是笔记型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键盘上,通常会另外设置一个触控板,方便使用者在使用键盘输入时,不需要另外操作外接的鼠标装置,即可透过在触控板上的滑动来取代鼠标,以控制荧幕上的游标移动。
然而这样的触控板的设计仍须使用者将手移开原先进行按键输入的区域,仍旧稍有不便。因此目前即有将触控板的触控功能与键盘的按键输入区整合在同一个区域,让使用者直接在按键输入区上进行触控板的触控控制。这种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键盘将具有多个触控电极感应器的感应电路板设置在键盘的按键下,当使用者欲进行触控操作时,即可直接在键盘的按键输入区上进行操作。结构上,目前的触控键盘都将电极感应器布属在每个按键的键帽下方。然而电极感应器之间的感应电极线路的连接,在跨越相邻两按键的键帽时,通常为直线的连接方式,当使用者在按压按键下沉时,按键的键帽也会连带带动下方的电极感应器一起下沉,若采用直线连接相邻键帽之间的电极感应器,很容易会一起带动隔壁的电极感应器,或造成按键使用上的手感不佳,且更容易在长期使用后,造成电极感应器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所产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弯曲连接带来连接相邻两按键内的电极感应器的键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揭露了一种键盘,其包含有:底板、框体、复数个按键以及感应电路板。该框体设置于该底板上,该框体具有复数个开口;该复数个按键分别设置在该框体的复数个开口内,并且沿着垂直于该底板的方向是可相对于该底板移动的;该感应电路板设置于该复数个按键的键帽以及该框体下,该感应电路板包含复数个电极感应器以及复数个弯曲连接带,该复数个电极感应器配合该复数个按键的每一按键以于该复数个按键上形成触控感应区;其中每一按键涵盖复数个电极感应器,该复数个弯曲连接带分别连接相邻两按键所涵盖的两个电极感应器,且相邻两按键之间的该弯曲连接带设置于该相邻两按键之间的该框体下。
根据所述的键盘,任一该弯曲连接带呈Z形或S形。
根据所述的键盘,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电极感应器具有相同的间隔,且该复数个电极感应器具有相同的解析度。
根据所述的键盘,每一该按键涵盖四个电极感应器。
根据所述的键盘,该复数个电极感应器为电容式感应器。
根据所述的键盘,该复数个弯曲连接带平行于该底板以及该框体。
根据所述的键盘,任一该弯曲连接带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弯曲部,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分别垂直连接于该相邻两按键所涵盖的两个电极感应器,该弯曲部连接于该第一端以及该第二端,且与该相邻两按键的侧边平行。
藉由该弯曲连接带的变形缓冲效用,当键帽各别移动时,键帽下的各电极感应器仍能保持电连接,使用者即可于键盘上直接实施触控操作。换言之,使用者能在同一操作区域内进行按键输入及触控操作,而弯曲连接带设置于键盘的框体下,可将弯曲连接带隐藏于键盘框体下,也利用框体固定弯曲连接带,增加组装的稳固性。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键盘的局部俯视透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键盘的局部垂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触控功能的键盘的元件分解示意图。键盘1包含底板10、框体20、复数个按键30以及感应电路板40。键盘1的各按键30分别具有键帽32以及支撑键帽32的升降支撑结构70以及弹性体80(如图3所示)。电路板60设置在底板10上,各按键30设置在电路板60上,其中升降支撑结构70以及弹性体80则分别设置在键帽32以及电路板60之间。框体20设置在底板10以及电路板60上,其具有复数个开口22,分别对应电路板60上各按键30所触动的开关(如图3的开关62)的位置,而复数个按键30则分别设置在框体20的各对应开口22内,并且可沿着垂直方向(如图3的L1L2方向)相对底板10以及电路板60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3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