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炉出钢挡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2351.5 | 申请日: | 201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8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亮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出钢挡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炉上使用的零件,尤其是一种转炉出钢挡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钢材的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钢水的洁净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 要求转炉在出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下渣量、降低钢水的氧化性及提高炉外精炼的冶金效果,相对于成本较高的精炼过程,转炉挡渣出钢是生产低成本洁净钢的最简单有效途径。
转炉挡渣装置是转炉出钢后期置于出钢口,利用其密度介于钢水和熔渣之间的特性,阻挡熔渣随钢水进入钢包,减少出钢下渣量的功能性耐火制品。
实际生产中,生产所用挡渣塞由于形貌、密度等方面的缺陷,挡渣效果不显著,挡成率较低,因此需要根据生产实践对其进行不断改进,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去除转炉出钢过程中的过程渣的挡渣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出钢挡渣装置,其结构为圆台体,其中圆台体的中部为空腔,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结构,并且下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所述圆台体的下端开口处设有钢水流入孔,钢水从下端开口流入。
其中所述钢水流入孔设置在圆台体下端开口的底部边缘上,其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圆台体的高度为700-1400毫米,所述圆台体的厚度为30-55毫米。
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圆台体下端开口的直径比出钢口的直径大150—750毫米。
进一步地,该挡渣装置由耐火材料制成,由于钢水的密度约为7.15g/cm3 ,熔渣的密度约为3.0g/cm3 ,因此,挡渣锥的密度以在3.8~4.2g/cm3 为宜,可选用镁铝质和高铝质等多种耐火材料。
使用改进型挡渣塞可以有效地提高转炉出钢挡渣效果,冶炼高纯净度的钢时,钢包平均渣厚可控制在50 mm 以内,如配合使用一定量的混合炉渣改质剂,下渣量会进一步降低,可做到无渣或少渣出钢,冶金效果显著,保证钢水质量。该装置性价比较高,结构简单,可应用于国内各种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转炉出钢挡渣装置,其结构为圆台体1,其中圆台体的中部为空腔,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结构,并且下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出钢口的直径,其中圆台体的高度为700-1400毫米,圆台体的厚度为30-55毫米。其圆台体下端开口的直径比出钢口的直径大150—750毫米。并且,圆台体的下端开口设有钢水流入孔2,可以使钢水从挡渣装置的下端开口流入,并且钢水流入孔设置在圆台体下端开口的底部边缘上,其形状可以为矩形或圆弧形。并且,该挡渣装置由耐火材料制成,其密度介于3.8~4.2g/cm3之间。
使用时,在出钢口上方放置一个转炉出钢挡渣装置,挡渣装置的下口沿放置在出钢口上或放置在出钢口的上方,位于钢水液面之下,挡渣装置的上口沿位于转炉内钢水液面之上,钢水从挡渣装置底部和出钢口之间流出,从而抑制涡流的产生,避免在出钢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渣进入钢水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说明书中的内容以及实施例的变化,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亮,未经李宏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2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饲料原料提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容法水电联产海水淡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