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1736.X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1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宪杰 |
主分类号: | F24J2/30 | 分类号: | F24J2/30;F24J2/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盛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组 间接 加热 平板 太阳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由若干组集热换热单元独立与储热箱内的储热介质进行换热的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储热箱内的储热介质是依次分配流入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各集热单元与太阳集热器的吸热板进行换热,与各集热单元进行换热后的介质汇合后流入储热箱后,再循环换热。因此,传统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当系统中的一集热单元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将无法运行,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维护成本高;2、储热介质无法均匀分配到各集热单元,有的集热单元注入的储热介质多,有的集热单元注入的储热介质少,换热效率低;3、储热介质流入集热单元的太阳集热器中,无法做到储热介质与循环介质相分离,在太阳集热器的流道内容易结垢,大大降低了系统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使储热介质与循环介质相分离,系统故障率低,运行效率高,维护成本低,且换热效率高,并能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的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储热箱,所述储热箱装有储热介质,还包括若干组集热换热单元,该集热换热单元是由若干个依次相连接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循环管路和连接在集热循环管路上的管道换热器构成,所述集热循环管路一端与集热换热单元进口相连接,集热循环管路另一端与集热换热单元出口相连接,所述储热箱装设有与储热箱进出相连接的换热循环管路,换热循环管路穿过所述管道换热器使换热循环管路内的储热介质与集热循环管路内的循环介质间接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有益效果是:该系统包括若干组集热换热单元,所述集热换热单元是由若干个依次相连接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循环管路和连接在集热循环管路上的管道换热器构成,所述集热循环管路一端与集热换热单元进口相连接,集热循环管路另一端与集热换热单元出口相连接,所述储热箱装设有与储热箱进出相连接的换热循环管路,换热循环管路穿过所述管道换热器使换热循环管路内的储热介质与集热循环管路内的循环介质间接进行换热。各集热换热单元通过管道换热器与换热循环管路内的储热介质进行换热,从而实现了储热介质与循环介质相分离,避免太阳集热器的流道内结垢,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故障率,运行效率高,维护成本低,系统使用寿命长;各集热换热单元单独与换热循环管路内的储热介质进行换热,储热介质不需要进行流量分配,换热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提供一种分组式间接加热平板太阳能集热系统,包括储热箱1,所述储热箱1装有储热介质,还包括若干组集热换热单元2,该集热换热单元2是由若干个依次相连接的平板太阳能集热器3、集热循环管路4和连接在集热循环管路4上的管道换热器5构成,所述集热循环管路4一端与集热换热单元2进口相连接,集热循环管路4另一端与集热换热单元2出口相连接,所述储热箱1装设有与储热箱1进出相连接的换热循环管路6,换热循环管路6穿过所述管道换热器5使换热循环管路6内的储热介质与集热循环管路4内的循环介质进行换热,各集热换热单元2通过管道换热器5与换热循环管路6内的储热介质间接进行换热。
所述换热循环管路2上装设有储热介质循环泵7,为储热介质循环提供动力。
所述集热循环管路4上装设有循环介质循环泵8,为循环介质循环提供动力。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宪杰,未经杨宪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17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跑步机的支撑结构
- 下一篇:软土基坑的微膨胀锚杆支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