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轨电位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80548.5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1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尤芳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拓及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5/00 | 分类号: | B60M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7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轨 电位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轨电位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以走行轨为回流通路。为减少杂散电流对土建结构钢筋、钢轨、设备金属外壳及其它地下金属管线产生腐蚀,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采取了较为完善的杂散电流防护措施。即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为不接地系统,对直流供电设备采用绝缘安装,钢轨通过绝缘垫与大地绝缘,以减少杂散电流的泄漏。
当供电区段有起动或运行的列车、或发生系统短路故障时,因钢轨作为牵引回流的通路以及钢轨与地之间过渡电阻的存在,钢轨对地产生一定的悬浮电位差。因此,为防止钢轨对地电位过高造成人身伤害,每个车站和车场都有必要设有钢轨电位保护装置(RVPD)。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钢轨电位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轨电位保护装置,它用来防止车站建筑物地与运行钢轨及其上的车辆之间产生危险电压,以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具有连续监控车站建筑物地和运行钢轨牵引地接触电压的功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过电压晶闸管强触发模块1、主接触器2、可编程控制器3、分流器4和避雷器5,分流器4的一端与可编程控制器3连接,分流器4的另一端与过电压晶闸管强触发模块1连接,且过电压晶闸管强触发模块1的两端分别并联有主接触器2和避雷器5,主接触器2与可编程控制器3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三段过电压保护:U>一段,U>>二段,U>>>三段保护,使其保护功能更完善、更可靠,安全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用来防止车站建筑物地与运行钢轨及其上的车辆之间产生危险电压,以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具有连续监控车站建筑物地和运行钢轨牵引地接触电压的功能;如果二者之间出现大的电位差,则自动对二者进行短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过电压晶闸管强触发模块1、主接触器2、可编程控制器3、分流器4和避雷器5,分流器4的一端与可编程控制器3连接,分流器4的另一端与过电压晶闸管强触发模块1连接,且过电压晶闸管强触发模块1的两端分别并联有主接触器2和避雷器5,主接触器2与可编程控制器3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三段过电压保护:U>一段,U>>二段,U>>>三段保护,使其保护功能更完善、更可靠,安全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装置检测到钢轨与建筑物地之间的电压差大于一段动作电压U>值时,主接触器2合闸,经设定时间后恢复开断。当设定的时间内连续动作3次后,短路装置将不再恢复开断,而处在恒定合闸状态。装置U>动作电压可在DC25V~DC200V范围内调节。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检测到钢轨与保护地之间的电压差大于二段动作电压U>>时,主接触器2永久合闸,不再恢复开断。装置的二段动作电压一般设置为DC150V。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钢轨电位限制装置检测到钢轨与保护地之间的电压差大于三段动作电压U>>>时,晶闸管回路首先在1ms内导通,使钢轨与地连接,然后启动主接触器2合闸,主接触器2合闸后,晶闸管回路立即断开。装置三段动作电压可设置为DC480V或DC600V。
本具体实施方式实现电压三段保护功能,并实现短时耐受电流50kA/250ms指标,装置内反并联晶闸管组件,接触器,电压继电器,电流继电器以及PLC的参数设置必须匹配。
本具体实施方式用来防止车站建筑物地与运行钢轨及其上的车辆之间产生危险电压,以保护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具有连续监控车站建筑物地和运行钢轨牵引地接触电压的功能;如果二者之间出现大的电位差,则自动对二者进行短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拓及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拓及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0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