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27/8大内径油管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180461.8 申请日: 2012-04-20
公开(公告)号: CN202544762U 公开(公告)日: 2012-11-21
发明(设计)人: 张云三;国焕然;赵俊刚;梁永强;张松江;张洪海;藏中山;马志军;吴秀洋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21B17/042 分类号: E21B17/042
代理公司: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代理人: 石誉虎
地址: 262703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sup sub 内径 油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油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7/8大内径油管。

背景技术

油田在稠油开采过程中,常采用螺杆泵或抽油泵热采工艺,国内常用的管柱配置为:套管柱采用外径177.8mm、壁厚8.05mm、内孔161.7mm,油管柱采用外径88.9mm、壁厚6.45mm、其接箍外径为108或114mm。此管柱组合,1000米管柱重量达48吨。为了降低油田投资成本,部分油田采用套管柱为外径139.7mm、壁厚7.72mm、内孔124.3mm,油管柱采用外径88.9mm、壁厚6.45mm、其接箍外径为107~108mm。此管柱组合,1000米管柱重量下降至38吨。此组合在生产运行中存在若干问题,如油套管之间环空间隙小,约17.3mm(124.3-107),对后期修井、热洗清蜡、井筒降粘等工艺的开展造成困难。为此,采用了常规的27/8油管,其外径为73.02mm、壁厚为5.51mm、内径为62mm;但是采用此油管后,由于油管内孔为62mm,内径小,配套使用抽油杆接箍外径为58mm,存在抽油杆接箍与油管内孔之间间隙小(62-58=4),过流面积小、生产扭矩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27/8大内径油管,取代规格为73.02×5.51的标准油管,既能够达到相同的强度要求,又能够达到足够的过流面积,而且每米重量与73.02×5.51的标准油管近似,以保证下井后管柱总重相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27/8大内径油管,包括螺纹连接在一起的管体和接箍,所述管体设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的内径为67mm;所述管体包括壁厚均匀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外径为77.5mm,所述中间部的壁厚为5.25mm;所述管体的两端为加厚部,所述加厚部的外径为78.59m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管体的加厚部设有管体外螺纹,所述接箍的两端均设有接箍内螺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管体外螺纹与接箍内螺纹的牙型均为圆螺纹。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加厚部的几何参数为:

管体外螺纹锥度为1∶16;

每25.4mm管体外螺纹牙数为8牙;

管体外螺纹牙型高度为1.81mm;

管体外螺纹牙型角为60°;

大端直径D4:78.59mm;

手紧面处中径E1:76.397mm;

管端至手紧面长度L1:34.06mm;

有效螺纹长度L2:48.01mm;

管端至消失点总长度L4:53.98mm;

最小完整螺纹长度:28.58mm。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接箍的几何参数为:

接箍内螺纹锥度:1∶16;

每25.4mm接箍内螺纹牙数为8牙;

接箍内螺纹牙型高度为1.81mm;

接箍内螺纹牙型角为60°;

接箍外径W:93.17mm;

接箍最小长度NL:130.18mm;

接箍镗孔直径Q:80.2mm;

接箍镗孔深度q:9.53mm;

承载面宽度:5.56mm。

机械性能计算:

1、管体屈服强度:

PY=0.7854*(D*D-d*d)*Yp=0.7854*(77.5*77.5-67*67)*620=738820(N);

2、管体内屈服压力:

p=0.875*(2*Yp*t)/D=0.875*2*620*5.25/77.5=73.5(MPa)

3、接头连接强度(基于螺纹危险截面根部面积计算):

p=0.7854*{(78.59-2*1.810)2-672)}*620=550980N

4、挤毁强度:D/t=77.5/5.25=14.76,按塑性挤毁压力公式计算:

Pp=620*{3.071/(77.5/5.25)-0.0667}-1955/145=74.2MPa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规格为77.5×5.25的非标准油管与规格为73.02×5.51的标准油管相比较,外径增大,壁厚降低,内孔增大,实际油流通道有效直径为67mm,保证了过油效率,其性能比较如下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80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