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取放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9703.1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9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发保;简呈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10 | 分类号: | B65H5/10;B65H29/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朱晓光 |
地址: | 52356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放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放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由旋转动力驱动对称设置的两曲臂快速张合,使连结于两曲臂的吸着单元始终维持其设置角度且始终维持在同一轴线往复移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板件于制造工序的开始、转换或是结束,通常会由一取放板装置拾取板件再移载至另一位置,或由所述取放板装置置放从另一位置移载过来的板件;然而,取放板装置若由气压缸或是螺杆控制吸着单元的往复移位而进行板件的取放,会耗费较多时间来用于驱动吸着单元往复移位的程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放板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这个弊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设计制造一种取放板装置,包括:
一机架,其上有:一旋转驱动器,从一驱动器输出轴输出旋转动力;一第一曲臂,连结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驱动器输出轴,使所述旋转驱动器可驱动所述第一曲臂旋转。
所述第一曲臂设置有第一固定轮、第一可动轮与环绕于所述第一固定轮与所述第一可动轮的第一传动带,而所述第一固定轮以与所述驱动器输出轴同心的第一同心轴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一固定轮的轮径为所述第一可动轮轮径的两倍。
一第二曲臂,与所述第一曲臂对应,而连结于所述第一可动轮的旋转轴,使所述第一可动轮可驱动所述第二曲臂旋转,并于所述第二曲臂设置有第二固定轮、第二可动轮与环绕于所述第二固定轮与所述第二可动轮的第二传动带,而所述第二固定轮以与所述旋转轴同心的第二同心轴固定于所述第一曲臂,且所述第二可动轮的轮径为所述第二固定轮轮径的两倍。
以及一吸着单元,连结于所述第二可动轮的旋转轴。
此外,进一步将所述机架设置于一移载单元。
所述旋转驱动器以一马达驱动一减速机构从所述驱动器输出轴输出旋转动力。
所述减速机构为皮带轮组或链轮组。
所述吸着单元将复数个吸盘设置于一架体,而将所述架体连结于所述第二可动轮的旋转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三。
标号说明
10 机架
20 旋转驱动器
21 马达
22 减速机构
23 驱动器输出轴
30 第一曲臂
31 第一固定轮
32 第一可动轮
321 旋转轴
33 第一传动带
40 第二曲臂
41 第二固定轮
42 第二可动轮
421 旋转轴
43 第二传动带
50 吸着单元
51 吸盘
52 架体
60 移载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尽的描述:
设计制造一种取放板装置,如图1~图5所示。
所述取放板装置包括:
一机架10,设置有一旋转驱动器20,以一马达21驱动一减速机构22, 从一驱动器输出轴23输出旋转动力,而所述减速机构22诸如图示的皮带轮组或链轮组。
一第一曲臂30,连结于所述旋转驱动器20的驱动器输出轴23,致使所述旋转驱动器20可驱动所述第一曲臂30旋转,并于所述第一曲臂30设置有第一固定轮31、第一可动轮32与环绕于所述第一固定轮31与所述第一可动轮32的第一传动带33,而所述第一固定轮31以与所述驱动器输出轴23同心的第一同心轴(图未示)固定于所述机架10,且所述第一固定轮31的轮径为所述第一可动轮32轮径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未经迅得机械(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9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