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8162.0 | 申请日: | 201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7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铭;涂比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铭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属于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传统的引流管只有一个腔室,容易被软组织阻塞,特别是引流时间长、引流物多时,更容易堵塞,导致引流不畅,更换引流管常常需再次手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引流管,管体内设有水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引流孔;
所述的引流孔端设有水囊,所述的水囊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水囊冲水后鼓起,所述的水囊通过第一支管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的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管靠近引流孔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囊设有若干个,所述的若干个水囊相连通,并与第一支管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囊设置在所述引流孔的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均设有单向阀,液体只能通过管口进入,而不能流出。
通过第一支管向水囊注水,从而使引流孔端的管体水囊膨胀,阻挡引流孔附近软组织靠近引流孔,当引流的软组织过多而阻塞管体时,压闭管体即引流通道;然再通过第二支管即冲洗通道向管体内注入生理盐水或空气,从而推开引流孔周围的阻塞物,使管体通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因软组织阻塞引流管导致积液及坏死组织无法排出,而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引流孔、3-水囊、4-第一支管、5-第二支管、6-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引流管,包括管体1即引流通道,所述管体的一端设有引流孔2;所述的引流孔端设有水囊3,所述的水囊3固定在所述管体1的外壁上,水囊3冲水后鼓起,所述的水囊3与管体1相隔离,所述的水囊3通过第一支管4即注水通道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的管体1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5即冲洗通道。所述的第二支管5与管体1共同开口于引流孔2端。
所述的水囊3设置在所述引流孔2的周围。所述的水囊3设有若干个,并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支管4和第二支管5均设有单向阀6,液体只能通过管口进入,而不能流出。
通过第一支管向水囊注水,从而使引流孔端的管体水囊膨胀,阻挡引流孔附近软组织靠近引流孔,当引流的软组织过多而阻塞管体时,压闭主引流管再通过第二主管向管体内注水,从而推开孔边的阻塞物,使管体通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铭,未经刘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8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缠绕机电控张力器
- 下一篇:自动下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