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智能干身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77930.0 | 申请日: | 201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8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洁利来(福建)感应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K10/48 | 分类号: | A47K10/48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干身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的智能干身机。
背景技术
当前国际、国内市场上,还没有一款成熟的可安装于淋浴房内的,即可对沐浴后身体表面水珠进行快速吹干,又可用于淋浴房迅速升温的装置。
市场上现有的依赖热风“吹”干身体的产品,主要由工频鼓风机、加热器和风道(管)等部件经一体化设计而成,这类型产品的出风口面积较大,通常在500平方厘米以上,风速在30米/秒以下,吹干身体的过程实质上是“烘”干的过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吹干,而且存在以下三点明显缺陷:
1、体积庞大,没有防水功能,不能安装在淋浴房内,冬季使用极其不便;
2、使用者需要先用浴巾把身体擦干,然后再去吹,有多此一举之嫌;
3、风速太慢,烘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5~10分钟。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完全颠覆采用烘干身体的原理,改用高速气流,在60秒内将淋浴后肌肤上的水珠和湿气吹尽,真正做到“吹”干,而不是烘干。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吹出的风速达到“风洞”级别(每秒100米以上),这样的风速是目前一般鼓风设备难以提供的,在此风速下的气体快速加热也是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吹干快,可设定风速、温度,实用的新型的智能干身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智能干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加热组件和出风组件;其中:所述的空气加热组件包括有空气过滤网1、高压鼓风机2、箱体加热器3;所述的箱体加热器3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加热腔体31,下部分为非加热区32;所述的加热腔体31内装设有管道4;所述的高压鼓风机2的出风口与管道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空气过滤网1连接于箱体加热器3上,且将高压鼓风机2罩设于内;所述的非加热区32内设有控制主板5;所述的高压鼓风机2与控制主板5相连接;
所述的出风组件包括导风软管6、预埋盒7、风刀8、开关门传动机构9、密封门10、控制装置11;所述的开关门传动机构9设于预埋盒7内;所述的风刀8连接于预埋盒7之内;所述的密封门10连接于预埋盒7的表面上,且与开关门传动机构9相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11设于预埋盒7上,且分别与风刀8、开关门传动机构9、控制主板5相连接;所述的导风软管6一端与管道4的另一端相连接,导风软管6的另一端与风刀8相连接。
所述的管道4为“S”形;其内设有发热元件;所述的发热元件与控制主板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大幅提升出风口的风速,风速可达100米/秒以上;
2、可以在30~60秒内很快速地吹干身体表面水珠;
3、分体式防水设计,适应嵌入式安装在淋浴房内;
4、沐浴前可设定淋浴房的温度;
5、高速气体瞬间加热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智能干身机,包括空气加热组件和出风组件;空气加热组件包括有空气过滤网1、高压鼓风机2、箱体加热器3;箱体加热器3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为加热腔体31,下部分为非加热区32;加热腔体31内装设有管道4;其为“S”形;其内设有发热元件,充分延长空气被加热的时间,且空气直接流经发热元件表面,加热速度极快;所述的发热元件与控制主板5相连接;高压鼓风机2的出风口与管道4的一端相连接;高压鼓风机2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或串激式电机驱动,可产生80米/秒的流动气体;空气过滤网1连接于箱体加热器3上,且将高压鼓风机2罩设于内;既可有效阻止微小物体进入高压鼓风机2,又不至于对风速造成衰减;非加热区32内设有控制主板5;高压鼓风机2与控制主板5相连接;此空气加热组件一般安装在卫生间吊顶上或室外靠墙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洁利来(福建)感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洁利来(福建)感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79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