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油烟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7244.3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3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荣芳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排油烟机,尤指一种能阻挡来自各方向的扰动气流,以排除油烟污染物,并防止油烟及有害气体向外泄露,使适用于家庭厨房、营业餐厅厨房及其他会产生污染气体的作业场所。
背景技术
“传统型厨房排油烟机”与一般用于作业场所的顶吸式气罩没有太大差别。此类排油烟机在吸气口下方很短的距离内,流体往上的速度即已变得很小,而使得向上的抽吸力不足,因此,极容易受到来自人员走动、风扇或冷气运转等扰动气流的影响,使得有效的油烟捕集区缩成非常小的范围。如此一来,紧贴着吸气口附近的油烟即会随着扰动气流的流动而逸散,危害在厨房烹饪者的健康。
因此,本发明人曾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研发出一种具有“气帘”的排油烟机,以克服上述问题。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在于流理台的前侧设置一道往斜上方逆吹的气流,在炉台上方设置一道狭缝形抽气罩,并让炉台台面的左、右两侧完全透空以作为补气之用,并使吹、吸的气流形成一个几近二维的气帘。而此一符合气体动力学原理的流场,将使得处于斜向气帘与后墙之间的油烟与有毒气体被气流稳定的带至上方的吸气罩而排出。
实施时,上述排油烟机确实可以在没有强烈扰乱气流的状态下,有效排除、阻隔油烟及有害气体,并可将因人员于流理台前走动以及因轻微扰动气流(大约在20 cm/s以下的扰动速度)而引致的泄漏降至最低。但是,该排油烟机是借助炉台台面的左、右两侧无阻隔的空间吸入空气以进行补气,使形成一个面向烹饪者的二维气帘。因此,虽然可以对流理台前方的干扰气流形成强健的阻挡作用,但是,厨房空间内很难完全排除其他来自四面八方的稍为强烈的扰动气流,例如:电风扇的吹拂,或是由门、窗外面流入的空气,其将使得厨房空间的扰动气流变得相当复杂,且当扰动气流作用在炉台台面的左、右两侧时,由于炉台台面的左、右两侧透空以做为补气空间,来自侧向的扰动气流将会通过该补气空间而破坏气帘结构,让排除油烟的能力大幅降低。依据台湾科技大学的实验结果,在扰动气流的速度大于大约20 cm/s以上时,一般市售的传统型排油烟机即显现严重的泄漏,二维气帘式的排油烟亦有产生泄漏的现象。而一般厨房普遍存在的扰动气流,很难期待并控制在很小的速度范围,因此油烟飘散泄漏颇为严重。且当油烟气体在高温状态时,由于气体的膨胀现象,将更难以阻止油烟的泄漏。
再者,由于上述的二维气帘式的排油烟必须同时安装吹气及排气的装置,因此,在更换或安装作业上相当麻烦,相对的将增加设备及人力作业成本。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使排油烟机能阻挡来自各方向的扰动气流,并防止高温膨胀气体泄漏,以有效排除油烟及有害气体,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油烟机,借助在吸气罩的底部设有狭长形的抽气口,并在吸气罩的左侧面、右侧面及后端面下方分别设有长形立板的结构,以便能阻挡来自侧向的扰动气流,使形成完整的向上导引气流,以排除油烟及有害气体,并防止油烟及有害气体由吸气罩的后端面下方向外泄露。
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油烟机,借助在吸气罩的后端面下方设有可透视的长形立板的结构,以便能在排油烟机使用于岛形配置的厨房时,能形成透空的视线,以产生宽广的视觉效果。
为达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排油烟机是位于一平台的上方,该平台的台面上设有一产气装置,而该排油烟机包括一吸气罩、一后板、一长形左立板以及一长形右立板。其中,该吸气罩的底部设有狭长且开口朝下的抽气口,该狭长形抽气口与抽气装置连通,供向上抽吸空气,该狭长形抽气口的前端设有狭长且开口朝下的吹气槽,该狭长形吹气槽与吹气装置连通,供向下吹出空气;该狭长形抽气口与狭长形吹气槽设置在吸气罩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之间,并平行该前端面与该后端面;该后板固定在吸气罩的后端面下方,后板的立面长度不小于平台至后板底端的高度;该长形左立板固定在吸气罩的左侧面下方,长形左立板的水平宽度不小于产气装置的后缘至后板之间的水平距离,长形左立板的立面长度不小于平台至长形左立板底端的高度;而该长形右立板固定在吸气罩的右侧面下方,长形右立板的水平宽度不小于产气装置的后缘至后板之间的水平距离,长形右立板的立面长度不小于平台至长形右立板底端的高度。
实施时,该后板的左侧面邻接长形左立板的后端面,该后板的右侧面邻接长形右立板的后端面。
实施时,该后板为长方形平板。
实施时,该后板为可透视的平板。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发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荣芳,未经黄荣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72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贴边机用封条压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深孔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