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锻造加热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6842.9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1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彭亦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亦楚 |
主分类号: | B21J17/00 | 分类号: | B21J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锻造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锻造加热炉。
背景技术
锻造是机械加工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艺,为了达到某种特性,工件需要经过高温锻造后以获得该种性能。锻造加热炉是锻造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设备。现有的锻造加热炉(又名红冲炉)自动化程度不高,加热过程中,通过手工将一物料置入炉膛入口处,推送机构将物料推入炉膛,带该物料经过加热从炉膛退出后,再手工将另一物料置入炉膛入口处,然后通过推送机构将物料推入炉膛,此种通过手工一件一件将物料置入炉膛口的方法,对工人的劳动量大,且影响锻造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轻人工劳动量、提高锻造效率的锻造加热炉。
一种锻造加热炉,包括炉体、加热机构,余热利用机构以及进料机构,炉体包括炉膛,加热机构对炉膛内加热,余热利用机构对炉膛内燃烧后的废气导向以利用余热,进料机构包括夹送机构与推料机构,夹送机构自动连续地将物料夹持至炉膛入口处,推送机构自动地将物料推入炉膛。
其中,所述夹送机构包括承载架、传动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抓取装置,承载架承载传动装置与感应装置,传动装置带动抓取装置以及感应装置部件移动,感应装置感应并对抓取装置的移动定位。
其中,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传动带,驱动件、滑轨以及滑动板,传动带与滑轨设置在承载架上,滑动板设置在滑轨上,传动带通过驱动件驱动其运动,传动带固接滑块并带动滑动板沿滑轨运动。
其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架、感应器以及触发件,感应架设置在承载架上,感应架上设置有若干所述感应器,触发件连接在滑动板上,触发件通过滑动板的滑动带动其运动,当触发件移动至对应的感应器的位置时,触发件被感应器触发。
其中,所述抓取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第一气缸连接在滑动板上,第一气缸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连接有所述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两侧相对地伸出有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固接有夹持板。
其中,所述炉体包括预热炉体段、加热炉体段,以及贯通预热炉体段与加热炉体段的所述炉膛,预热炉体段开设有导热孔连通炉膛以导出燃烧后的废气,加热炉体段开设有安装孔安装火嘴。
其中,所述余热利用机构包括间隔体与导热箱,间隔体设置在炉体的预热炉体段上,间隔体上开设有导热通道与所述预热炉体段的导热孔连通,导热箱一端承载在间隔体上,另一端延伸至炉体的加热炉体段的一端,导热箱开设有导通孔与导热通道对应连通,该导热箱内设置有助燃气导管。
其中,所述炉膛内设置有导料板,导料板上开设有导料槽,导料槽包括“V”型、弧型、或多边形。
其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燃气机构与助燃机构,燃气机构包括燃气导管,助燃机构包括助燃气导管,燃气机构提供的燃气穿过燃气导管与助燃机构提供的助燃气穿过助燃气导管后混合,使燃气与助燃气配合燃烧以对炉膛内加热。
其中,所述燃气导管上连接有燃气支管,所述助燃气导管上连接有助燃气支管,燃气支管与助燃气支管之间连接有比例调节管,通过调节比例调节管来调节助燃气流量与燃气流量的比例。
本实用新型连续锻造加热炉的进料机构采用夹送机构配合推送机构送入物料,夹送机构可连续不断地往返夹持物料至推送位置,推送机构相应地推送物料至炉膛,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人力劳动量,极大地提高了锻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锻造加热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加热炉的导热箱与炉体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加热炉的炉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加热炉的导热箱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加热炉的尾端且炉膛未封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加热炉的尾端且炉膛封闭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加热炉的下料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锻造加热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锻造加热炉100包括炉体10、加热机构20、余热利用机构30以及进料机构40。加热机构20对炉体10内的物件加热,余热利用机构30对燃烧后的废气导向以充分利用余热,进料机构40自动连续将物件推入炉体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亦楚,未经彭亦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68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在管壁上锻压出管嘴的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