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切式条耕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76216.X | 申请日: | 201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4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杰;张建成;蔡岳;史引红;谢三刚;张相斌;贾玉海;宋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B33/00 | 分类号: | A01B33/00;A01B33/08;A01B33/1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44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切式条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耕机具,具体为一种深耕改土和整地一次完成的旋切式条耕机。
背景技术
深翻土地具有改良土质、加深耕层厚度、增加土壤透气性和持水性、减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耕作措施之一。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人类在深耕工具和技术上几次大的革新,都为提高作物(特别是粮食)产量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促进作用,为解决人类生存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现阶段国内外在改土、整地作业方面使用的机具主要有:铧式翻犁,夯挤式深松犁和旋切式旋耕耙。这些机具在农业生产上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长期的耕作实践证明上述机具在使用效果上相对于现代的作物栽培技术耕作程序模式(制度)以及节能、高效、便捷、环保等理念而言,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憾。如:铧式翻犁耕层较浅(一般为26~35cm),反复耕作易形成犁底层,耗能高,效率低;夯挤式深松犁,松土有深度,但耗能高,不能打破耕层结构,改土效果差;旋耕耙耕层浅(15cm左右),主要用于整地,无深翻改土作用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农耕机具存在能耗高、效果差、效率低且无法深翻改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旋切式条耕机。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旋切式条耕机,包括支架,支架上穿有主轴,且支架上固定有与主轴传动连接的传动箱,主轴上间隔设置有与其固定的若干圆形锯盘,圆形锯盘的边缘上连接有锯齿,且相邻两圆形锯盘之间设有与主轴固定的螺旋式旋耕耙齿。
前茬作物收获、秸秆还田后,利用拖拉机驱动牵引支架,动力机构带动传动机构进而带动主轴旋转,主轴上的圆形锯盘及锯齿用于条带式旋切耕层及深处(深500mm)土壤,并对生、熟土壤进行搅拌,同时通过旋耕耙齿进行浅旋耕(深150mm),从而达到深旋切与浅旋耕同步进行,上层土与下层土充分拌匀,深旋与整地一次完成的目的,克服了现有农耕机具存在能耗高、效果差、效率低且无法深翻改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局部耕作深度达50cm左右,可以条带式旋切和搅拌深层和表层土壤,将深层生土与表层熟土旋切搅拌,加速土壤熟化,改土和增产效果大幅提升,降低能耗的同时实现了改土和整地同步作业的目的,提高了耕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主轴,3-传动箱,4-圆形锯盘,5-锯齿,6-旋耕耙齿。
具体实施方式
旋切式条耕机,包括支架1,支架1上穿有主轴2,且支架1上固定有与主轴2传动连接的传动箱3,主轴2上间隔设置有与其固定的若干圆形锯盘4,圆形锯盘4的边缘上连接有锯齿5,且相邻两圆形锯盘4之间设有与主轴2固定的螺旋式旋耕耙齿6。
具体实施过程中,深旋整地后,浅层150mm表土及切沟土壤中各混有约1/9左右生土,8/9左右的熟土,切沟犁底层被打破,熟土下移150~200mm,增加了深层土壤中熟土的含量,相当于局部耕层土壤达到500mm深;第一次作业时随地势同向顺序深旋,当季深旋一次,下季作业时,最好与上次作业方向或旋沟位置呈横向或错沟作业,这样逐次渐进式深旋多次后(3~4次)基本可将耕层(熟土或半熟土层)加深至450~500mm,同时又不致一次整体深翻过深造成耕层生土过多而影响当季作物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6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扶式小型深耕机
- 下一篇:一种汽车日间行车灯的驱动电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