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治酸雾的电解槽盖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6027.2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9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向;钱海林;刘世青;吴生贵;宋丽芸;李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6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酸雾进行防治的电解槽盖。
背景技术
在铜、锌、钴、镍、铅等有色金属湿法冶炼工艺中,电解槽内一般盛装硫酸或硫酸与盐酸的混合弱酸溶液,工作温度在40~70℃范围内。在电解槽运行过程中,酸性电解液会从敞口的电解槽大量挥发出来。另外,在铜、钴等金属的电积过程中,阴极析出高纯度金属的同时,阳极还会分别产生一定量的氧气、氯气等。这些反应产生的气体会粘附酸性液滴逸出液面,并与挥发出来的电解液一起在空气中形成酸雾。大量酸雾弥漫在车间内,不仅对厂房的钢制结构和设备具有强腐蚀作用,还会导致车间操作环境异常恶劣,严重损害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酸雾问题已成为困扰湿法冶炼行业发展的环保难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有色金属湿法冶炼行业采用的酸雾防治办法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在电解液表面覆盖一层小球或者若干根与阴阳极板平行的长棒,其材质可以是玻璃、木头、橡胶或塑料。它实现的原理是使上升气体夹带的酸液逸出液面时受到覆盖物的阻拦,发生碰撞返回液面,从而减少酸雾逸出量。该方法操作简单,投入成本小,但对酸雾抑制效果差,对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危害没有消除。另外,漂浮的小球或长棒紧贴阴极板,易使沉积金属产生不规则边缘,后续产品必须经过不规则边缘的削减操作,从而增加劳动强度。
二、在电解液中投放酸雾抑制剂。酸雾抑制剂多为化学稳定性优良的特殊表面活性剂,它能降低电解液的表面张力,并在电解液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泡沫层,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酸液逸出。该方法对酸液的抑制效果较好,但需连续投放,运行成本高,从而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另外,酸雾抑制剂虽然能够对电解液的挥发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不能阻止一些电解反应产生的氯气、氨气等有害气体的逸出,这些有害气体通过泡沫层逸出,会对车间环境和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三、在电解槽上覆盖耐酸油布。在电解槽表面覆盖耐酸油布的方法,可以有效阻止酸雾挥发到车间环境。但该法不能彻底消除酸雾对生产环境的影响,当车间作业需要掀开油布时,聚集在油布下的酸雾和气体会瞬间逸出到车间环境。
四、在电解槽上安装槽盖。目前,少数几家湿法冶炼企业采用了该方法,应用的电解槽盖为底面敞口的圆弧顶结构,单层盖体上附有若干加强筋。该电解槽盖放置在电解槽壁上,槽盖底部通过开设凹槽将阴阳极棒位置让出,与阴阳极棒不直接接触。客观上来说,槽盖结构防治酸雾的效果最好,不仅可以收集挥发酸雾,还便于与抽风系统配置使用,将酸雾抽排出作业车间进行集中处理。另外,槽盖与电解液和液面下的阴阳极板不接触,不会影响电解槽内产品的品质。
但是,圆弧顶槽盖结构存在一些不足:1)槽盖内无贯穿的抽风支管,只在槽盖一端设有抽风口,导致整个电解液面上空的酸雾抽排不均匀、抽排效率低,仍有大部分酸雾从盖底凹槽逸出。2)圆弧顶槽盖结构表面积大,凹槽结构设计的盖体高度较高,为提高圆弧顶盖体强度,额外又增设了若干条加强筋,使得在材质和壁厚不变的前提下,盖体质量很重,人工抬卸极不方便,需要配合天车使用,因此在国内一些自动化水平不太高的电解车间很难得到推广应用。3)当进行检查短路和冲洗母线等操作时,必须频繁移动圆弧顶槽盖,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国内外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治湿法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酸雾并且强度高,质量轻,人工抬卸便易的电解槽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治酸雾的电解槽盖,所述电解槽盖为长方体,其具有长、短侧壁和顶板,所述长方体的内表面上设有一网状支撑结构;该网状支撑结构包括沿所述长方体纵向中心线设置的抽风支管和在该抽风支管两侧等间距排布的加强筋;所述抽风支管的两侧壁上开有抽风孔;所述长方体的短侧壁上开有孔,该孔和所述抽风支管贯通。
所述长方体的长、短侧壁、抽风支管和加强筋均为矩形管结构且其高度一致。
所述长方体的短侧壁上均设有抬卸把手,该抬卸把手为凹槽结构。
与现有防治酸雾的电解槽盖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一、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电解槽盖采用长方体结构,这样就优化了盖体结构,在材质及壁厚不变的前提下,强度大大增强,提高了盖体的耐用度。同时,长方体结构可实现工人站立在盖顶上直接进行检查短路和冲洗母线操作,减免槽盖抬卸次数,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矩形管结构的侧壁和网状支撑结构使盖体强度大大提高,无需在盖体上增设加强筋。矩形的抽风支管设计实现了一管两用,在抽排酸雾的同时,还对盖体起到支撑增强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未经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60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