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密计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5386.6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2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崔明;初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初静;常丽丽;崔明 |
主分类号: | A61F5/451 | 分类号: | A61F5/451;A61B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计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产品整体灭菌,单一病患使用,用于患者收集尿液或术后引流,同时具有计算患者排尿速度、计量患者排尿容量的功能。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最常用的尿袋大多是普通尿袋或精密尿袋,用于尿失禁患者、昏迷病人及行动不便者收集尿液或与其他器械配合用于术后患者引流或收集尿液,留置导尿和尿液收集也是医护人员经常要使用的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手段的提高,通过计算患者排尿速度、计量患者排尿容量已经成为医护人员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手段,但普通尿袋只是个容器的作用,现有的精密尿袋也仅仅计量患者的排尿容量,还不能够计算排尿速度,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操作便捷、直观实用的、功能完善的新型精密计尿装置:精密计尿器,它是一个封闭式尿液收集系统,它用于收集尿液或术后引流,具有直观计算患者排尿速度、计量患者排尿容量的功能,为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排尿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参数,封闭式引流设计也成为了降低留置导尿带来的尿路感染率的有效手段,为此本发明人发明了本实用新型,为患者尿液收集或术后引流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数字式的计量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普通尿袋和精密尿袋的不足,本申请的发明人公开了一种新装置:精密计尿器。其优点是:从排尿速度、排尿容量两个方面实时观察、计量患者排尿情况;其特征是:1、封闭式设计:无菌引流可以降低留置导尿产生的尿路感染率;2、防止尿液逆流阀:预防逆行性感染;3、独有排放阀、止水 阀:护理无污染设计;4、厚管壁粗的引流管设计:防止扭结与堵塞,保持引流畅通;5、精确测量刻度,保证容量计量的可靠性;6、透明的滴壶设计:观察和计算滴速方便直观。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引流管接头(1)、引入管(2)、引流夹(3)、滴壶(4)、防逆流阀(5)、尿量器(6)、储尿袋(7)、橡皮圈(8)、床单夹(9)、排放管(10)、引挂系统(11)组成,具体连接:引流管的最前端安装引流管接头;引流管上安装引流夹、滴壶;引流管末端连接尿量器,尿量器的尿液入口处安装防逆流阀;尿量器的末端连接储尿袋,其中:引流管接头(1)附密封帽;尿量器(6)附排放阀;储尿袋(7)附排气孔;排放管(10)附止水阀;引挂系统(11)为挂钩、白绳。
本实用新型主要原料采用PVC塑料薄膜、软管,聚丙烯。
通过注塑、吹塑、拉管、热压处理、超声焊接等工艺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的滴壶是核心关键的部件之一,要求为无色透明,置于引流管的合适位置,其材料为PVC,实现的功能:通过它观察尿液的滴数,计算排尿速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尿量器是核心关键部件之二,要求为无色透明的瓶状容器,容量刻度精确,置于系统的中间位置,其材料为聚丙烯,实现功能:计量患者排尿容量。
本实用新型中的储尿袋是核心关键部件之三,要求为无色透明的袋状容器,附有排气孔,容量刻度精确,具备袋身倾斜放置刻度,置于系统的末端位置,其材料为PVC,实现功能:盛接、储存来自于计尿器给与的尿液。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精密计尿器为封闭式尿液收集系统,各部件之间连接牢固,密闭不漏液。计尿器瓶体大小可根据医院各种患者需求设计,一般为100ml-500ml之间,具体容积为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等规格;储尿袋容积一般为1000ml-3000ml之间,具体容积为1000ml、1500ml、2000ml、3000ml等规格。
可将上述的精密计尿器通过整体包装后,经钴60辐照灭菌或环氧乙烷熏蒸灭菌。一次性使用或单一病患使用。不可回收使用,不可消毒后重复使用。
使用方法:
引流管接头,可配合不同管径的引流管使用,对接后,在保持尿量器的排放阀、储尿袋排放管的止水阀被关闭的状态下,打开输入管的引流夹即可使用。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初静;常丽丽;崔明,未经初静;常丽丽;崔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53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