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剥皮机的切皮夹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4751.1 | 申请日: | 201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1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骆阳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剥皮 皮夹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剥皮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剥皮机的切皮夹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使用非常普遍,常见的线材包括有芯线(用于导电或传输信号等)和包裹于芯线外的外皮,外皮可以为单一的塑胶皮,可以为铝箔皮与塑胶皮的结合,塑胶皮通常为聚氯乙烯材料。在接线时,我们需要先将线材端部的外皮层剥下以使其芯线露出,便于芯线与其它导体等部件相连接导通。
目前,对线材进行剥皮的方式大多采用手工辅助剥线钳等工具,该种方式的剥皮效率低,劳动力强度大,不能形成规模剥皮效应,对电线生产企业而言,无法满足现今生产之需求,并且该种方式的剥皮质量不好,常常出现对线材剪断及剥皮不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剥皮机的切皮夹线装置,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采用手工对线材进行剥皮的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剥皮质量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剥皮机的切皮夹线装置,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基座上的固定刀模和活动刀模,该固定刀模和活动刀模上均设置有彼此配合将线材夹紧的夹线槽,该夹线槽内具有用于将线材的外皮环切出一个口的刀锋,针对该活动刀模设置有带动活动刀模来回活动而与固定刀模合模或开模的驱动机构,当活动刀模与固定刀模合模时,该活动刀模的夹线槽与固定刀模上的夹线槽围构成一仅供线材之线芯穿过的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包括有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上的龙门架,该驱动机构设置于龙门架上,该活动刀模位于该固定刀模的上方,该驱动机构带动活动刀模上下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刀模与固定刀模之间设置有导柱,该活动刀模沿导柱来回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刀模与固定刀模上均并排设置有复数个前述夹线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缸体,该驱动缸体固定于基座上,驱动缸体伸出有活塞杆,该活塞杆与活动刀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利用驱动机构带动活动刀模活动而与固定刀模合模或开模,当活动刀模活动而与固定刀模合模时将线材夹紧,同时配合利用夹线槽内的刀锋将线材的外皮环切出一个口,以此取代了传统之手工方式,有利于提高对线材的剥皮效率,同时减轻了劳动力强度,能够形成规模剥皮效应,并且还可提升剥皮质量,不会出现线材剪断或剥皮不良的现象。
二、通过采用驱动缸体,利用驱动缸体带动活动刀模上下活动而与固定刀模合模或开模实现将线材夹紧同时将线材的外皮环切出一个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制造成本也很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基座 11、基板
12、龙门架 20、固定刀模
21、固定座 22、夹板
201、夹线槽 202、刀锋
30、活动刀模 31、活动座
32、夹板 301、夹线槽
302、刀锋 40、驱动机构
41、活塞杆 101、导柱
10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基座10以及设置于基座10上的固定刀模20和活动刀模30。
其中,该基座10包括有基板11以及设置于基板11上的龙门架12,该龙门架12通过螺栓固定于基板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昶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47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