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硬双接口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737.X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5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科;邱宇;李鸿宇;袁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药物 容器 松动 接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混药所用的硬双接口。
背景技术
为了将药物容器内的药物加入输液容器(即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内的溶液中,然后将混合溶液输入诸如医院的临床机构中的病人。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硬双接口将药物容器与输液软袋或输液软瓶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硬双接口主要包括基座、混药接口、输液接口、混药卡体和加药双针,基座、混药接口、输液接口和混药卡体一体成型。加药双针设置在混药卡体内,加药双针的一针尖穿过混药卡体的底壁并伸向混药接口内,加药双针通过针座可沿混药卡体的内壁滑动。在混药卡体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且用于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防滑扣。混药时,将药物容器卡入混药卡体内,药物容器在防滑扣的阻碍作用下,可有效避免药物容器在混药卡体内向反方向退出或松动。
上述结构的硬双接口在实际混药时,因药物容器(如西林瓶)的瓶口与加药双针的针座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间隙,易导致药物容器松动,不利于将药物容器精确定位在混药卡体内,难免会发生药液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药物容器松动,完全密封药物容器与混药卡体之间插接位点的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硬双接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硬双接口,包括基座、混药接口、输液接口、混药卡体和加药双针,所述加药双针设置在混药卡体内,所述混药卡体内、且在加药双针的针座上方设有环形胶垫Ⅰ,所述环形胶垫Ⅰ套在加药双针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混药卡体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且用于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防滑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形胶垫Ⅰ位于针座和防滑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混药卡体的底部、且位于加药双针的针座下方设置环形胶垫Ⅱ,所述加药双针的一针尖穿过环形胶垫Ⅱ并卡在环形胶垫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混药接口内设有一用于密封该混药接口内的混药通道的隔膜,加药双针的一针尖与隔膜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混药卡体内、且在加药双针的针座上方设有环形胶垫Ⅰ,因该环形胶垫Ⅰ具有良好的弹性,在药物容器卡入混药卡体内时,该环形胶垫Ⅰ和混药卡体上的防滑扣可有效的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环形胶垫Ⅰ完全密封药物容器与混药卡体之间的插接位点,避免混药时发生药液渗漏,也可严格保证混药后的药物容器内的绝对气密性,杜绝染菌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硬双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基座; 2—混药接口; 3—输液接口; 4—混药卡体; 5—加药双针; 6—针座; 7—环形胶垫Ⅰ; 8—防滑扣; 9—环形胶垫Ⅱ; 10—隔膜; 11—密封膜; 12—药物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硬双接口,包括基座1、混药接口2、输液接口3、混药卡体4和加药双针5。加药双针5设置在混药卡体4内,混药卡体4内、且在加药双针5的针座6上方设有环形胶垫Ⅰ7,环形胶垫Ⅰ7套在加药双针5外。在混药卡体4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个呈倒钩状、且用于防止药物容器松动的防滑扣8,环形胶垫Ⅰ7位于针座6和防滑扣8之间,本实施例中,在混药卡体4的内壁上对称设置有六个防滑扣8。在药物容器12卡入混药卡体4内后,药物容器在防滑扣8的阻碍作用下,可有效避免药物容器12在混药卡体4内向反方向退出或松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7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