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摆动型抱袋输送机械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730.8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程国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三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动 型抱袋 输送 机械手 结构 | ||
1.一种摆动型抱袋输送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一摆架(2),该摆架(2)枢转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一对彼此的结构相同的并且彼此对应的抱袋机构(3),该对抱袋机构(3)中的其中一个抱袋机构(3)以悬空状态与所述摆架(2)的一端枢轴连接,而另一个抱袋机构(3)同样以悬空状态与摆架(2)的另一端枢轴连接;一用于驱使所述的一对抱袋机构(3)相互合拢或斥开的抱袋摆臂驱动机构(4),该抱袋摆臂驱动机构(4)设置在所述的摆架(2)上,并且与一对抱袋机构(3)连接;一用于驱使所述摆架(2)前后摆动的摆架驱动机构(5),该摆架驱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的一侧,并且与摆架(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中部相连接;一对用于将灌装袋袋口夹住或释放的袋口夹放机构(6),该对袋口夹放机构(6)中的其中一个袋口夹放机构(6)设置在所述的一对抱袋机构(3)中的其中一个抱袋机构(3)上,而另一个袋口夹放机构(6)则设置在一对抱袋机构(3)中的另一个抱袋机构(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型抱袋输送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并且位于机架(1)的宽度方向的居中位置构成有一第一纵梁(11)和一第二纵梁(12),第一、第二纵梁(11、12)彼此并行,在该第一、第二纵梁(11、12)之间设置有一摆臂导轴(13),其中:摆臂导轴(13)朝向第一纵梁(11)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一纵梁(11)上的第一摆臂导轴轴承座(131)上,并且还探出第一摆臂导轴轴承座(131)与所述摆架(2)的一端枢转连接,摆臂导轴(13)朝向第二纵梁(12)的一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第二纵梁(12)上的第二摆臂导轴轴承座(132)上,并且还探出第二摆臂导轴轴承座(132)与所述摆架(2)的另一端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型抱袋输送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抱袋机构(3)各包括保持架(31)、摆臂支承架(32)、运动摆臂(33)、平衡臂(34)、一对摆杆(35)和袋体擒持装置(36),保持架(31)构成有第一、第二腔室(311、312)和第三腔室(313),其中:第二腔室(312)位于第一、第三腔室(311、313)之间,摆臂支承架(32)枢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腔室(312)内,运动摆臂(33)的上端枢转连接在所述的摆架(2)上,并且该运动摆臂(33)的顶端探出摆架(2)与所述抱袋摆臂驱动机构(4)铰接,而运动摆臂(33)的下端枢轴连接在所述摆臂支承架(32)的一端,平衡臂(34)与运动摆臂(33)纵向并行,该平衡臂(34)的上端枢轴连接在摆架(2) 上,而下端枢轴连接在摆臂支承架(32)的另一端,一对摆杆(35)彼此纵向平行,该对摆杆(35)的上端与所述机架(1)活动连接,而下端与所述保持架(31)的所述第一腔室(311)活动连接,袋体擒持装置(36)与所述的第三腔室(313)相配接;所述的袋口夹放机构(6)设置在所述保持架(3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三腔室(313)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动型抱袋输送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抱袋摆臂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作用缸(41)、牵引摆臂(42)、第一牵引连杆(43)和第二牵引连杆(44),第一作用缸(41)设置在所述摆架(2)的顶部,该第一作用缸(41)的第一作用缸柱(411)与牵引摆臂(42)的上端铰接,牵引摆臂(42)的中部转动地支承在摆架(2)上,第一牵引连杆(43)的一端与所述一对抱袋机构(3)中的其中一个抱袋机构(3)的运动摆臂(33)顶端铰接,而第一牵引杆(43)的另一端与牵引摆臂(42)的上端铰接,第二牵引杆(44)的一端与一对抱袋机构(3)中的另一个抱袋机构(3)的运动摆臂(33)的顶端铰接,而第二牵引杆(44)的另一端与牵引摆臂(42)的下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摆动型抱袋输送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臂驱动机构(5)包括一第二作用缸(51)和一作用缸支承座(52),作用缸支承座(52)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顶部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摆架(2)的长边方向的一侧的居中位置相对应,第二作用缸(51)枢置在作用缸支承座(52)上,并且该第二作用缸(51)的第二作用缸柱(511)与摆架(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三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三禾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7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