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毛细防菌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528.5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21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弘毅 |
主分类号: | A47K5/18 | 分类号: | A47K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防菌杯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菌杯,用于及时清除刷牙后杯中剩余水分,消灭细菌滋生温床,从而有效抑制有害细菌滋生。
二,背景技术:
台湾牙科医师经过化验发现:“使用3周的牙刷细菌数量高达百万,超过9杯抹布水的细菌量”,同理,长时间未干燥的杯中同样隐藏大量有害细菌,从而对使用者身体健康产生巨大隐患和严重危害。目前市面上所生产之杯均只有储水功能,无法有效清理刷牙后杯中剩余水分,由于杯中残留水分无法及时清理,因此为大量有害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温床,从而导致细菌在杯中迅速滋生。此实用新型通过毛细现象可以将杯中剩余水分及时排干,从而控制有害细菌产生。
三,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有效防止杯中的细菌滋生,其最根本途径就是使杯及时干燥从而抑制细菌生成。此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杯中水分及时清干,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成的目的。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使用毛细贯穿孔将杯中剩余水分及时排出杯,然后使用风干原理将杯中水分清除。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①在杯底部形成网状直径为0.08-0.25mm的毛细贯穿孔,此孔贯穿杯上底及下底并在杯底呈网状均匀分布,此孔目的在于刷牙结束后可以及时将杯中剩余水分渗透至杯下底,通过控制毛细孔孔径大小可以抑制水在杯刷中的流出速度,从而不会影响杯的正常使用。正常刷牙时间一般为1-3分钟,因此在极短的使用时间内毛细孔的水流量不会影响到杯的正常使用及其他功能。
②杯下底部分采用毛玻璃或其他可以被水侵润之结构或材料,使毛细贯穿孔渗透之水分能侵润到杯下底表面,从而使通过毛细孔渗透到下底的水分能扩散分布在杯下底。
③杯下底呈中间凹形状,使杯下底边缘与中心形成大于1°的下底倾斜坡,由于重力的作用,此下底倾斜坡能将杯中剩余水量及时排出到杯下底边缘的架空柱。
④用直径与毛细孔直径相等的半圆形导沟将杯下底部分毛细孔串接,半圆导沟从下底中心延伸至杯底架空柱,使毛细贯穿孔形成的水珠能够顺着半圆导沟导流到杯底架空柱上从而达到将杯中水分排出的效果。
⑤在杯下底边缘部增加架空柱使杯底呈架空结构,架空柱在杯底边缘呈均匀对称分布,使杯底空气能够实现良好对流,通过空气对流可以使杯中残留水分迅速风干,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细菌滋生的效果。
实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毛细渗透现象,可以将杯中残余水分及时排干,从而有效抑制杯中有害细菌生长。本结构简单实用,使用方便。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杯整体立体图
图2为杯下底仰视图
图3为杯上底俯视图
图4 为图3中半圆导沟的立体图
图5 为杯下底立体图
图6 为杯杯底剖面图
图中1.毛细贯穿孔,2.下底倾斜坡,3. 半圆导沟 ,4. 架空柱。
五,具体实施方式
①图2中毛细贯穿孔(1)采用直径为0.08-0.25mm的毛细贯穿孔,此孔(1)贯穿杯上底及下底。
②杯下底表面采用毛玻璃或其他可以被水侵润之材料;如图6下底倾斜坡(2)呈中间凹形状,使杯下底边缘与中心形成大于1°斜坡。
③图2中半圆导沟(3)采用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毛细孔直径的半圆形导沟,用半圆导沟(3)在杯下底将部分毛细贯穿孔(1)串接,并将半圆导沟(3)与杯底架空柱(4)相连接,使毛细贯穿孔所形成的水珠能够顺着导沟流到下底架空柱(4)上。
④在杯底部使用镂空结构,使杯底空气能够良好对流,空气对流可以使杯中剩余水分在短时间内及时风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弘毅,未经姚弘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动式凸头夹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衣土台伸片表里分离式中空减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