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速器防漏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3151.3 | 申请日: | 201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1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袁国勇;周英俊;范本华;林小军;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D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器 漏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减速器防漏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烟叶制丝工艺过程中,烟叶(丝)进行加香加料能够改善烟叶的内在质量和物理特性,提高和补充烟香,促进烟叶醇化。香料罐是加香加料的关键设备,对香料罐体内的香料液进行搅拌时,处于香料罐顶部的立置电动机工作,经过减速器进行二级变速后,由输出轴带动连轴器,驱动搅拌叶轮轴转动,实现搅拌装置均匀香料液。现有技术中,该设备的套筒联轴器内为通孔,套筒联轴器之间无任何油封装置,防止减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泄漏的部件仅靠输出轴处的橡胶密封圈,该密封圈易老化、磨损后,造成减速器油腔内的润滑油沿输出轴和套筒联轴器渗漏,并且减速器与筒体组是法兰间接紧连接,润滑油泄漏后不易发现,污染罐体内的香料造成烟丝出现大面积油烟,影响烟叶质量,而且含有润滑油的烟丝进入叶丝干燥设备时(筒内温度最高可达170℃)可能会造成局部阴燃,具有安全事故隐患,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不易漏油、结构简单的减速器防漏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防漏油装置,包括联轴器、集油盘、集油盒,其中:所述联轴器两端分别开有联轴孔A和联轴孔B,联轴器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甩油盘,甩油盘下方的联轴器外圆周面上固定装有集油盘;集油盘上设有输油孔,集油盒通过通孔螺栓与输油孔相连。
上述减速器防漏油装置,其中:所述联轴器,集油盘,集油盒,通孔螺栓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联轴器两端分别开有联轴孔A和联轴孔B,联轴孔A和联轴孔B相互不连通,即联轴器的联轴孔为盲孔不是通孔,联轴器在运行工作状态和停机状态条件下,沿轴渗漏的润滑油完全被阻止在香料罐体外,保证了香料罐内的液体不受污染。联轴器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甩油盘,甩油盘下方的联轴器外圆周面上固定装有集油盘,由于联轴器与集油盘之间有一定的结构间隙关系,在联轴器上设计一个甩油盘,润滑油在圆周力作用下,远离内集油盘凸台,避免了泄漏的润滑油在轴圆周力的作用下进入集油盘靠近内凸台(集油盘低位)。集油盘上设有输油孔,集油盒通过通孔螺栓与输油孔相连,将泄漏在集油盘内的润滑油经中孔螺栓流进集油盒,避免了二次污染;同时,及时提示工作人员该组罐体减速器密封已坏,必须停用,需马上检修,更换部件。卷烟香料是酸性液体,具有腐蚀性联轴器,集油盘,集油盒,中孔螺栓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使润滑油不易沿轴向下逐渐渗透进入料液罐与料液混合,造成烟丝大面积油烟,保证了烟叶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其结构简单、容易装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油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线剖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
1、联轴器;2、集油盘;3、甩油盘;4、联轴孔A;5、输油孔;6、通孔螺栓;7、集油盒;8、联轴孔B;9、搅拌轴;10、罐体法兰盘;11、减速器法兰;12、减速器;13、香料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减速器防漏油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防漏油装置,包括联轴器1、集油盘2、集油盒7,其中:所述联轴器1两端分别开有联轴孔A4和联轴孔B8,联轴器1上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甩油盘3,甩油盘3下方的联轴器1外圆周面上固定装有集油盘2;集油盘2上设有输油孔5,集油盒7与输油孔5相连通。所述集油盒7与输油孔5通过通孔螺栓6相连接。所述联轴器1,集油盘2,集油盒7,通孔螺栓6均采用不锈钢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3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