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孔状人造革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2800.8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7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仁;孙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2 | 分类号: | D06N3/12;B32B27/12;B32B27/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孔 人造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造皮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孔状人造革。
背景技术
早期用于制作皮革的材料都取自牛皮或猪皮等动物皮,这些动物皮革制品虽具有良好的弹性与耐磨耗性,但其获取材料有限,性价比高,无法普遍为一般的消费大众所拥有。
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替代材料的人造革营运而生,人造革成本低廉,用其制作鞋面或坐垫价格便宜、美观大方,其主要由纺织网布层及涂覆于纺织网布层上的PU树脂层组成,但是,现有的人造革其PU树脂层在纺织网布层上呈平整结构,人们在视觉上呈单调的孔目,整个人造革基本上为单一的平面塑料色彩,不具备天然皮革本身具有的立体纹路、缺乏自然立体风格,自然质感不好、仿真效果差,另外,由于纺织网布在质感上较轻薄,受到外力挤压后,容易变型;且其透气性不佳、抗菌防臭性能低,人们在使用人造革制作的鞋面与坐垫时,不能及时排出人体的热量与潮气,极大的降低了穿着或使用的舒适程度。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色彩丰富、不易变形、透气性能好、仿真度高、具有天然皮革的立体纹路、抗菌防臭功能好的网孔状人造革。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种网孔状人造革,包括多孔布纤维层,所述多孔布纤维层的上表面设有PU发泡树脂层,所述PU发泡树脂层渗透到多孔布纤维的网孔内与多孔布纤维复合为一体,所述PU发泡树脂层表面均布有大小不一的细小凸起,所述多孔布纤维层的下表面复合粘结为竹纤维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竹纤维层上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细小微孔。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网孔状人造革,采用多孔布纤维层替代原来的纺织网布层,使得产品受外力挤压不易变形,且其与PU树脂结合后具有自然网孔、变化不同的色彩;所述PU树脂层表面均布设有大小不一的细小凸起,所述PU树脂层上大小不一的细小凸起在纺织纤维层上可以形成接近天然皮革的立体纹路,使其具有天然皮革的自然质感,仿真度高;所述多孔布纤维层的下表面复合粘结为竹纤维层,竹纤维层使得本新型网孔状人造革还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保健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孔状人造革,包括多孔布纤维层1,所述多孔布纤维层1的上表面设有PU发泡树脂层2,所述PU发泡树脂层2渗透到多孔布纤维1的网孔内与多孔布纤维1复合为一体,所述PU发泡树脂层2表面均布有大小不一的细小凸起,所述多孔布纤维层1的下表面复合粘结为竹纤维层3,所述竹纤维层的厚度以0.5~2.5mm为佳,所述竹纤维层3上设有贯通上、下表面的细小微孔。
本实用新型网孔状人造革,采用多孔布纤维层替代原来的纺织网布层,使得产品受外力挤压不易变形,且其与PU树脂结合后具有自然网孔、变化不同的色彩;所述PU树脂层表面均布设有大小不一的细小凸起,所述PU树脂层上大小不一的细小凸起在纺织纤维层上可以形成接近天然皮革的立体纹路,使其具有天然皮革的自然质感,仿真度高;所述多孔布纤维层的下表面复合粘结为竹纤维层,竹纤维层使得本新型网孔状人造革还具有抗菌、除臭的功能,保健效果好。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隆上超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2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