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加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794.4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4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阳;巩文旭;贺建哲;侯葵;刘玉璞;续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鑫君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0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加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冶金行业炼钢工艺中,利用保护粉料对熔融金属的处理领域,属于IPC分类B21D 11/111,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加渣机。
背景技术
连铸生产中,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关键部件,液态钢水通过结晶器进行第一次冷却形成初生坯壳,钢坯通过结晶器作上下往复运动而脱离,此环节中需不断向结晶器内的液态钢表面添加保护渣,一方面能使钢坯与结晶器之间充分的润滑并控制热传递,另一方面保护渣完全覆盖液态钢水,可隔离钢水与空气接触,对保持钢的成分,防止钢液接触空气而二次氧化,减少钢坯内部氧化物夹杂,顺利脱离结晶器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工序,我国连铸工艺复杂,现场设备安装紧凑,空间狭小,自动加渣技术发展较慢,大都采用手动加渣方式加入保护渣。但人工加渣的随意性大,结晶器中渣层厚度不均匀,易造成卷渣、钢水二次氧化等问题而影响铸坯的表面和内在质量。有鉴于此,为了提高连铸坯质量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近年来国内逐步开发出不同的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技术,但是普及率不高,大多仍旧采用人工加渣的方式,仅有的几家钢厂采用进口的自动加渣机,不但价格昂贵,且不能完全覆盖水口加渣,需要人工补渣,仍然影响钢坯质量。
现有技术中,申请专利号为200820187959和201110032085.8的中国专利“宽断面板坯自动加渣系统”、“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两份文件所披露的技术内容存在以下不足:
1、移动加渣。申请专利号为200820187959的加渣机工作时整体机身与输料管同时移动,更换保护渣料或填料时,需要操作工人与机器同时移动,随走随加,操作困难,容易发生事故。
2、没有加热保护渣功能,直接加入冷渣。申请专利号为201110032085.8的加渣机直接将渣料传输到结晶器中,渣料内含有潮气,影响钢坯质量。
3、无法接近水口,需要人工补加渣料。申请专利号为200820187959的加渣机移动时水口处出现死角,摆臂移动到最小范围时距离水口处较远,不能覆盖水口
此外,国外引进的自动加渣机,下渣管成弧线运动,无法吻合结晶器形状,造成渣料浪费或添加渣料不足的问题,其支管过长,占地面积非常大,不易操控
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自动加渣系统,不但提高钢坯质量更能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自动加渣机,该加渣机和加渣方法能够全面覆盖结晶器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加渣机,包括小车机构,小车机构上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安装有输料系统,输料系统的靠近尾部处安装有蓄料系统,输料系统头部为落料管,其特征是:落料管与摆臂系统相连,落料管沿结晶器做直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输料系统由输料电机、输料管、伸缩管、弹性连接管、落料管自其尾部至头部依次相连构成,其中,落料管的下表面上还设有落料口,
输料系统还包括尾部与输料电机相连的柔性绞龙,柔性绞龙依次穿过输料管、伸缩管、弹性连接管和落料管,柔性绞龙的头部位置与落料口的位置对应。
蓄料系统包括蓄料箱,蓄料箱底部出料口与安装有输料系统的旋转连接器的上部通口相连,旋转连接器的后侧与输料电机相连,前侧与输料管相连。
摆臂系统包括摆臂,摆臂的前端通过固定卡套与落料管连接,摆臂的后端固接有摆臂滑块,摆臂滑块与摆臂丝杠相连,摆臂丝杠与摆臂驱动电机相连。
落料口的下端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上设有分流槽。
输料管上设有管状加热器,在输料管上管状加热器的头部方向上设有排气孔。
小车机构包括有底盘,底盘上设有接料箱,用于安装有输料系统的旋转连接器的底部设有卸料阀,卸料阀通过卸料口与接料箱相连。
所述自动加渣机还包括有安装在结晶器上的渣料厚度传感器,根据渣料厚度传感器检测的渣料厚度来调节输料系统的电机转速来控制保护渣的输料速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自动加渣机,该加渣机能提高对保护渣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加渣机,包括输料系统,输料系统的输料管中部设有管状加热器,在输料管上管状加热器的头部方向上设有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鑫君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鑫君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7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其SIM卡状态切换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熏蒸床的熏蒸盆摆放结构